--
政策解读

您现在的位置 政府公报 > 政策解读

索 引 号:

分 类:

发布机构:

发布日期:2024-12-30 09:00

名 称:《深圳市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的若干措施》政策解读

文 号:

主 题 词:

《深圳市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的若干措施》政策解读

信息来源: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信息提供日期:2024-12-30 【字体:

  一、背景依据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将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产生深远影响。为加快建设深圳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全力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依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引领地的实施意见》《深圳经济特区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等文件精神,制定本措施。

  二、工作目标

  发挥我市优势,强化应用牵引,通过丰富生态要素供给、深化赋能千行百业、提升源头创新能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等政策供给,实现“算力供给最普惠、场景应用最开放、产业生态最健全、创新创业最便捷”的产业发展环境,全面发力打造人工智能全域全时全场景应用先锋城市。

  三、主要内容

  (一)丰富生态要素供给

  1.加大普惠服务资源供给。加快推进先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市内重大算力基础设施以优惠价格提供算力服务。依托重大项目资源,以创新方式支持企业低成本使用算力、模型、语料等人工智能服务资源。

  2.发放“训力券”。每年发放最高5亿元“训力券”,对租用智能算力开展大模型训练的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按不超过服务合同金额的50%,给予最高1000万元资助,对初创企业提高资助比例至60%。

  3.发放“语料券”。每年发放最高5000万元“语料券”,对通过数据交易平台购买非关联方语料进行大模型研发和应用的企业,按不超过合同金额的30%,给予最高200万元资助。对符合规模质量、更新频率和应用成效要求的开放语料,给予每个数源单位最高100万元奖励。

  (二)深化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

  4.发放“模型券”。每年发放最高1亿元“模型券”,对企业依托经国家网信办备案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开展模型服务、智能体开发应用等,可按不超过模型购买费用的30%,给予最高200万元资助。

  5.支持人工智能行业应用。每年投入最高1亿元,对具有推广价值的示范应用项目,按不超过项目建设主体实际投入的30%,给予最高200万元资助;对具有引领作用的标杆应用项目,给予最高1000万元资助。

  6.加速开放政务应用场景。每年投入最高5000万元,推动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等每年开放不少于50个应用场景,鼓励企业针对场景需求开展人工智能产品开发,给予开发企业最高500万元资助。

  7.支持人工智能产品应用。支持AI PC、AI手机、智能可穿戴设备、AI虚拟现实设备、全屋智能产品、具身智能机器人等应用大模型技术的智能硬件产品研发推广,对销售量达到一定规模的年度爆款产品,给予企业最高300万元奖励。

  8.支持人工智能软件首版次应用。鼓励人工智能软件的开发、应用、推广,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先进且已实现首次商业化应用的人工智能软件,给予软件开发商最高1000万元资助。

  (三)提升源头创新能力

  9.加大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支持力度。每年投入最高3亿元,开展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对基础研究重大项目、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分别给予最高1000万元、300万元、60万元的资助。对科技重大专项和人工智能“揭榜挂帅”项目,按不超过项目投资额的50%,给予最高3000万元资助。

  10.加速培育人工智能国产生态。支持建设国产人工智能生态源头创新中心,对符合条件的创新中心为企业实施模型应用迁移和适配服务所产生的费用中企业所承担的部分,市区联合给予不超过50%、单家企业最高300万元资助。

  11.鼓励人工智能软件开源。支持企业和相关机构开源人工智能计算平台、编程模型和集成开发工具,支持构建第三方算子库、预训练模型、模型智能体等开源软件,可根据下载量、性能、行业影响力等情况,给予开源主体最高100万元奖励。

  12.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对符合条件的新建平台,按不超过项目审定总投入的50%,给予最高2000万元资助;对符合条件的已建平台,按不超过其上一年度审定运营费用的30%,给予最高500万元资助。对成功申报国家产业创新中心的,按照相关要求可给予最高1:1配套支持。

  13.建设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鼓励建设人工智能领域重点实验室,对批准组建的市重点实验室,给予单个最高500万元资助。对已建成的市重点实验室,每三年开展周期评估后根据评估结果给予最高300万元奖励。

  (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14.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依托重点区打造“零租”孵化器,对符合条件的人工智能中小微企业和初创企业,给予6个月至3年不等的免租优惠,并提供算力、模型、语料、资本、人才等创新资源服务。推动人工智能方向特色软件名园建设,对经认定的园区给予园区运营主体200万元奖励,对考核获评优秀的园区给予50万元奖励。

  15.支持人工智能创新创业。鼓励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团队来深创新创业,对经评审具有重大技术能力的核心团队,给予财政资金支持。对人工智能领域顶尖人才,提供事业平台、科研经费、团队支持和生活保障一揽子“政策包”支持。支持人工智能留学人才在深创业,对注册时间在6—48个月内的企业,择优给予100万元、50万元、30万元的一次性创业资助。

  16.加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以人工智能赋能学科交叉融合,支持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人工智能优势学科,在学科建设经费中给予倾斜。培养高素质人工智能教师队伍,优先支持高校人工智能特聘岗位人才选聘。实施“行业大模型+产学研”深港联合培养专项,着力培养人工智能工程师和产品经理。支持企业牵头建设人工智能人才实训基地,校企联合培养高素质人才。

  17.拓宽多元化投融资服务。设立人工智能产业基金,汇聚多元资本构建人工智能百亿基金投资生态,坚持“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探索投补联动、投贷联动等支持机制,打造陪同企业成长的耐心资本。对符合条件的人工智能企业给予贷款贴息、担保费资助、科技保险资助、知识产权融资贴息等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鼓励金融机构为人工智能企业提供低利率贷款。

  18.打造产业交流高端平台。围绕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行业交流和大赛等活动。对符合条件的活动,按不超过项目审定总投入的50%,给予最高300万元资助。

  四、创新举措

  本措施统筹产业优势和企业需求,着力解决四方面主要问题,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深圳力量。

  一是降成本,通过加大普惠服务资源供给,发放“训力券”“模型券”“语料券”等方式,支持解决企业普遍反映的训力成本高、模型调用成本高等问题,着力补齐要素短板。

  二是强应用,坚持场景应用牵引产业发展,发挥软硬结合优势,加速开放政务应用场景,支持人工智能行业应用,推动智能硬件产品研发推广,持续打造示范性、引领性的场景,着力锻造场景长板。

  三是建生态,加大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支持力度,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重点实验室,持续完善昇腾生态,着力发挥生态优势。

  四是促集聚,打造“零租”孵化器,推动人工智能方向特色软件名园建设,提供优惠高质的产业空间,拓宽多元化投融资服务,完善产业链上下游配套,提升产业集聚度,着力夯实产业基础。


触碰右侧展开
i深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