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深圳市重点领域信息公开专栏 > 审批改革 > 改革信息
索 引 号:
分 类:
发布机构:
发布日期:2021-03-12 18:08
名 称:《中国新闻周刊》:新型智慧城市的深圳模式
文 号:
主 题 词:
进入2021年,城市竞速迈进“智慧城市”赛道。包括深圳、上海、南京、武汉等在内的多个城市相继推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方案,并将其写入2021年的首要发展任务。“十四五”规划要求坚定不移建设数字中国,加快数字化发展。作为构建数字中国的基本单元,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现代城市重塑发展新优势、抢占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一直走在智慧城市建设前列的深圳市依然受关注。
今年1月,深圳市政府印发《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到2025年,深圳将打造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鹏城智能体,成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和“数字中国”城市典范。
鹏城智能体是什么,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有哪些新内涵?深圳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这个“小目标”,一时间引发热议。
一直以来,深圳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中先试先行,为全国乃至全球树立了典范。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深圳从2015年开始成为全国唯一一个进入信息社会中级阶段的城市,信息社会指数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
◆在“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中,深圳连续位居全国第一;
◆去年在巴塞罗那全球智慧城市大会上,深圳荣获“全球使能技术大奖”。
当下,抢抓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历史机遇,深圳对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探索,不仅为数字中国增加了注脚,也成为城市不断迭代进化的缩影。
先行示范,创新顶层设计
智慧城市在中国已开展多年,但公众对于城市智慧化更具象和全面的感知,源于数字技术对健康防疫带来的极大价值与便利。深圳市民也不例外。
每天都有超过2000万条数据在深圳的政务大数据中心进行交换共享。
“疫情中深圳百姓就像平常一样,这是防控的最高境界。”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上海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看来,深圳的示范性体现在数据追踪上,“深圳无论是在数据的追踪,病人的追踪,还是一线发热门诊对病人的预警上,做得都非常到位”。值得一提的是,深圳还是在全国率先推出健康码的城市。
“从深圳视角出发,理想的智慧城市应该是‘为服务提速、治理增效、生活增智’,让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植入到市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刘佳晨说。为此,深圳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智慧政务水平持续走在全国前列。
◆2018年,在“新型智慧城市”全新要求下,深圳提出“六个一”的发展目标,即“一图全面感知”、“一号走遍深圳”、“一键可知全局”、“一体运行联动”、“一站创新创业”、“一屏智享生活”。同年,深圳在全国率先推出政务服务“秒批”改革,实现“网上办、马上办、就近办、一次办”。
◆在2019年深圳全国首创无感申报,即“秒报”模式,申请人全程不用见面审批,而且全城通办。
◆2020年,深圳推出政务服务“免证办”,首批涉及市民与企业日常生产生活需用到的90%以上证照,意味着只需一部手机即可办理大部分政务服务业务,实现“一屏智享生活”。在此基础上,又创新推出“秒报秒批一体化”政务服务新模式。据介绍目前已有274项实现“无感申办”,“秒批”事项完成300项,“秒报秒批一体化”事项58项。根据2017年业务办理情况推算,“秒批”改革每年至少惠及10万人,节约办事成本过亿元。
刘佳晨表示,深圳已实现政务服务事项100%进驻网上办事平台,且全市95%以上个人事项和70%以上法人事项都进入了“i深圳”。“i深圳”是深圳统一的政务服务平台,实现“掌上政府,指尖服务,刷脸办事”,目前已汇聚融合全市8230项服务数据,累计注册用户数1391万,为市民提供“千人千面”精准服务,“来了就是深圳人,来了就用i深圳”的口号叫响鹏城。
以人为本,从数字化迈向全面智慧化,这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深圳智慧城市建设的创新性集中体现在顶层设计上,鹏城智能体就是数字深圳的重要载体。
——刘佳晨
2020年,深圳携手华为宣布共建鹏城智能体,并将打造“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鹏城智能体”写入《意见》中。鹏城智能体是以“数据”为基础,融合5G、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数基、数网、数纽、数脑、数体”系列工程,打造数据驱动的、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城市级一体化智能协同体系。
如今深圳“1+4”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体系日臻完善(“1”即“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4”即“公共服务、城市治理、数字经济和安全防控”4大板块),融合人工智能、5G、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城市数字底座,打造城市智能中枢,推进业务一体化融合,实现全域感知、全网协同和全场景智慧,让城市能感知、会思考、可进化、有温度。
深圳智慧城市建设的蝶变,既是技术渐进的过程,也是认识不断成熟的过程。自2008年智慧城市概念出现后,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经历了从“建系统”到“建城市大脑”的发展,进入到新型智慧城市发展阶段。
新型智慧城市不仅需要“智慧大脑”,还要有智能联接作为“躯干”、以及智能交互这样的“五官”和“手脚”,共同构建覆盖城市的“感、传、知、用”等系统,再加上贯穿城市的全域数据跑到云平台上,让数据与人工智能像血液一样循环流动起来,最终才能形成一个开放、自适应、自学习的智慧系统,而这正是鹏城智能体的核心内涵和“数字深圳”的完整表达,也是深圳这座充满活力与温度的年轻城市在数字空间的完整映射。它与深圳相生相伴,服务于城市中的人,服务于城市治理,服务于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这座城市和这里的人带来全场景的智慧体验。
打破数据壁垒,通向全场景智慧深圳
数据烟囱、信息孤岛是很多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又一难题。为促进数据开放共享,实现数据要素市场化,并推动数据融合应用创新、流程优化,使能人工智能发展,深圳自2019年以来每年举办深圳开放数据应用创新大赛,聚焦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以政府数据开放为牵引,促进政府数据与社会数据融合,推动实现真实场景应用。
在深圳市政府管理服务指挥中心,100平方米的高清LED大屏上,滚动显示着这座城市经济运行、生态环境、政务服务、城市治理等专题信息。在这个能看、能用、能思考、能联动的智慧城市运行和指挥中枢上,已接入全市82套系统,汇集各部门100类业务数据,38万多路视频数据,构建了200多项城市生命体征监测一级指标。据介绍,每天都有超过2000万条数据在深圳的政务大数据中心进行交换共享。
在深圳,通过数据共享实现的全场景智慧应用已经悄然发生:通过构建智慧机场,深圳全面实现了刷脸登机和机位智能分配,因为智能排位,每年减少260万人次坐摆渡车;在智慧医疗的支撑下,深圳已经实现了所有医院医学检验和影像检查结果互联互通互认,让患者平均节省40分钟左右排队时间;而通过智慧交通解决方案,极大优化了主干道路口等待时间,以前车看灯,读秒数通行,而现在则实现了灯看车,读车数放行,使得关键路口的平均等待时间缩短17.7%……在此基础上,鹏城智能体将继续以“数据”为驱动,助力深圳向全场景智慧之城迈进。
随着数据资源的开放与共享,数据安全与个人隐私保护也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对此深圳在《意见》里明确提出,依法治数。加快推动《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暂行条例(草案)》立法和实施,在国内立法中首次提出“数据权益”保护,明确规定收集、处理涉及隐私的个人数据须得到明示同意。
政企合力,共建共享未来城市
在业界看来,智慧城市虽然因科技而生,但它首先是个管理问题。因为城市数字化是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所覆盖的机构和业务十分庞杂,机构部门之间的权责利会重新调整。对此,刘佳晨表示,深圳市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上一直坚持用系统科学的理论来推进,概括下来就是“人民至上、创新引领、数据驱动、政企协力、统筹推进”。
作为一座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深圳滋养了众多如华为一样的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领军科技公司,而这些企业也为深圳发达的数字经济提供了驱动底盘和技术支持。在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深圳市政府和企业协同发力,充分地依托高科技企业和互联网企业集聚的优势,形成政府服务企业发展、企业助力政府改革的良性循环,不断向着兴业、惠民、善政的目标迈进。
对此,华为云与计算BG副总裁石冀琳也曾强调,华为希望通过在5G、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持续技术创新,协助深圳通过鹏城智能体打造数字经济样板城市。同时,智能体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希望更多的合作伙伴可以基于智能体构建面向行业场景的落地解决方案,助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共同携手实现全场景智慧。
政务新变化,让梦想照进现实
时间回到2019年,深圳市政数局与媒体举办了一场绘画活动,让孩子们画出深圳未来的模样。获得一等奖的何润松在作品中畅想,未来的深圳将拥有天气预报机器人,准确预见未来不同的天气。一年后,梦想照进现实,深圳与华为为代表的优秀企业合作,通过5G和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可以为深圳市民提供“四小时内、一平方公里范围”的个性化精准贴身服务。
在鹏城智能体的引领下,未来的深圳在政务服务方面必将会有耳目一新的变化:从“人找服务”变为“服务找人”,全面实现主动、精准、智能、整体式数字政府;在数据层面则会实现跨域、跨层级的充分流通共享;城市的智慧化体验也将覆盖一个个城市场景,深圳会变得更加宜居宜业宜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