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全年教育工作意义重大。全市教育系统务必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战略属性、民生属性,跳出教育看教育、立足全局看教育、着眼长远看教育,准确把握教育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定位与方向,切实担负起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深圳的光荣使命,努力走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圳教育发展之路。
2024年全市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七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着力强优势、补短板、抓改革、办实事,健全“四个体系”,大力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与深圳城市地位相匹配、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更好满足市民群众期待的教育高地。
1.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细化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健全完善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部署、市委工作安排落实机制。严格执行“两个维护”十项制度机制和市委实施方案,将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落实政治要件情况纳入教育系统督查事项。
2.进一步夯实基层党建。探索建立任务交办、履职监督等工作体系,推动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落地见效。组织遴选深圳市中小学校名书记工作室主持人,实施党务干部培养“扬帆计划”。启动全市首批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创建,开展第二批基础教育党建工作示范校创建,创建一批教育党建品牌。
3.持续加强学生思政工作。建立完善“1+6+N”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交流平台,推动深圳改革创新等成功案例和经验做法进思政课。发展壮大思政教师队伍,提高小学专职思政教师配比,推动各高校配齐专职思政课教师。充分发挥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五老”、优秀基层党务干部、各领域专家学者、行业杰出代表等在思政育人方面的作用。
4.大力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抓好书记、校长“头雁工程”,加大市、区教育系统人才交流力度,深入实施“雏鹰计划”培养项目。深入推进“转作风、提效能、抓落实”专项行动,推动干部能上能下。
5.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教育系统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制。更加主动地进行政策解读和权威发布,积极回应市民关注问题。
6.加快推进学位建设。新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校130所,新增基础教育学位17万座,新增幼儿园2-3岁托班学位0.8万个。上半年出台中小学午休设备设施配备地方标准,分步改善学生午休条件,推动全市200所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含校区)实现在校午休学生“舒心躺睡”。新增15个优质中小学教育集团,完善集团化办学机制。遴选一批特色优质示范幼儿园。建成深汕高中园并招生,加快推进市第三十、三十三高级中学等项目建设,推动市第二十九、三十七、三十八高级中学等项目尽早开工。
7.办好特殊教育。继续加大特殊教育学位建设,加强市、区特殊教育中心建设,完善特殊教育硬件配置,按照“全覆盖、零拒绝”原则全面保障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权利。
8.办好专门教育。健全专门教育管理机制,推动教育部门与司法、民政等部门联合办学,出台《深圳市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入读专门教育学校管理办法》。
9.强化教育空间保障。上半年出台《深圳市基础教育布局专项规划》,第三季度启动制定新一轮高中学位建设方案。加强教育用地规划实施与学位建设计划衔接,落实2024—2025年学位建设用地。
10.落实经费保障。健全教育经费保障体系,推动各区教育经费均衡投入、稳定增长。完善覆盖全学段的学生资助体系,健全“政府主导、学校协同、社会参与、学生励志”多元投入的资助育人新机制,增强深圳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奖教、奖学、奖先进的公益力量。
11.推进一流大学建设。加快实施全市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年底开展中期评估,以评促建。加强高校工程类研究生学位授权点建设,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扩大研究生规模。推动深圳理工大学加快设立,推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建成招生。加快深圳海洋大学筹建,加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公共政策学院等建设。新增高校院所共享互选课程。加强高校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健全高校内控制度,规范高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等管理,加强监督检查。
12.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深化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科教研产用”协同融合。推动EDA、BIM/CIM、先进电子材料、高端医疗器械等国产化先进技术进教材、进课堂。推动高校与科技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快南方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发展。支持深圳大学进入“国家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计划。加快深圳大学射频异质异构集成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进度,加快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省部共建肿瘤化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推进深圳理工大学与合成生物研究设施、脑解析与脑模拟设施等一体化规划建设。
13.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打造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先进制造、生命健康等前沿学科,统筹医学等学科建设,新增10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新增5个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世界前1%。支持国内合作办学高校将校本部一流学科整建制布局深圳。
14.加快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支持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职业学校,推动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升本,高质量完成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深汕校区年度建设任务,推动深圳城市职业学院招生。充分发挥深圳东、西部职教集团对全市中职教育的引领作用,强化贯通式培养,推进中、高、本职业教育一体化协同发展。优化调整中职学校设置、招生规模,支持各区新建公办中职学校。实施职业教育人才专项计划,引进和培养一批行业有权威、国际有影响的专业群带头人、绝技绝艺大师、应用研发领军人才。
15.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鼓励职业学校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建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和公共实训基地,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创建市域产教联合体。鼓励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依法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组织开展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与认证。
16.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健全教科研体系,强化教科研对教育教学的支撑作用。出台《深圳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深圳市义务教育实施新课标课堂教学指南》《深圳市中小学(幼儿园)校本教研指导意见》《深圳市义务教育阶段项目式学习行动方案》等课堂教学改革文件。
17.开展课堂教学新模式试点。启动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在中小学重点开展项目式、跨学科、主题式学习,在幼儿园培育52个科学保教示范项目,设立一批实验区、实验校,形成一批教学改革攻坚典型、精品课程案例。完成义务教育阶段项目化、跨学科学习资源包建设,在深圳教育云平台发布。完善教育教学成果展示交流机制,加强智慧教育、体育、美育等成果的交流展示。
18.深入推进体教融合。督导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一节体育课”。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常态化校园体育赛事机制。完善体育传统特色学校评定考核机制,加快培育篮球、足球、排球等全国体育特色学校和广东省体育项目推广学校。推动社会公共体育场馆向学校反向开放制度落地。健全高中学校高水平体育特长生招生考试制度,加强学校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19.深入推进卫教融合。强化学生健康状况监测与健康管理,巩固“小眼镜”“小胖墩”防控成果。落实教育部儿童青少年每学期2次近视监测工作要求,努力实现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每年下降1%以上。开展健康教育,加强学生肥胖、龋齿等常见病宣传、教育及防治,中小学生脊柱侧弯筛查及干预,降低中小学生脊柱侧弯发病率,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开展校园爱国卫生运动,强化校园重点传染病防控,科学处置校园卫生公共应急事件。创新生命教育形式,启动民办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关爱试点,大力推进“一校(区)一社工”配置。
20.加强综合实践教育。进一步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举办深圳市第三届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巡礼。力争开工建设深圳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评审第二批市级综合实践(劳动)教育基地。规范中小学生研学活动,开展“悦读行走 书香少年”研学实践活动。推动生态文明教育、国防教育、毒品预防教育,规范组织高中军训。
21.健全“面向人人”的学校美育育人机制。大力推广“百幅名画”“百首名曲”“百部名著”“百部电影”进校园活动,以及艺术节、合唱、集体舞、课本剧等惠及全体学生的艺术展演。举办深港澳学生新年音乐会等学校优秀艺术团队交流活动。结合深圳读书月活动,举办十佳文学少年评选、诗文朗诵会、大学生辩论赛、短剧新编大赛、最美图书馆评选等校园阅读节系列活动。深化“中华诗教”示范区建设,加强经典阅读教育。
22.建立贯通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新机制。探索“一流大学+一流中学+一流企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创新型教师培养力度,推动高水平中学和高水平大学与优质企业合作,贯通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全面启动深圳市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扩大科普教育学分制试点,配备科学副校长,提升创新教育水平。推进广东中小学数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
23.开展人工智能普及教育。组建全市人工智能场馆开放联盟,对第二批人工智能研学公益展厅进行现场考察,挂牌成立一批中小学生人工智能教育研学基地和实践场所。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和人工智能企业展厅、实验室等场馆陆续向中小学校开放,鼓励学校利用综合实践课、课后延时服务等组织学生参观、研学。
24.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推广智能空间、智能课堂、智能研训、智能评价等应用。倡导“智能+五育并举”,打造学生艺术素养、学业水平、劳动素养、身心健康等智能应用场景,实现数据辅助素养评价,推动育人方式变革。
25.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校园治理。组织学校挖掘教学、管理和校园生活等多领域的场景需求,建设教育应用场景供需平台,畅通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与中小学校交流合作渠道。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科技馆等单位专业人士到学校开展人工智能教育。
26.持续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健全教育监测评价督导体系,制定深圳市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学校优质发展指标体系,开展试点评估监测。扩大学前教育质量监测试点。大力推动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创建和申报工作。深入实施全市53项省级、61项市级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启动第三轮改革试点项目申报。支持各区、各学校探索利用新技术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稳妥推进体育中考改革新增项目组织实施,制定完善2026年体育中考考试项目规则和评分标准。逐步落实理科实验操作考试纳入中考,推动生物学实验操作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成绩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参考。
27.推进民办教育规范优质特色发展。落实民办义务教育学位调控规划,重点扶持一批基础办学条件好、办学质量有保障、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民办学校。制定民办中小学特色学校(项目)创建实施方案,启动首轮民办特色学校特色项目创建计划。
28.大力推进教师减负提质。健全校长教师发展体系,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扩大学校“双班主任制”实施范围,实施“银龄计划”。出台教师减负举措,严控与教育教学无关事务进校园,切实减轻教师负担。建立完善“教育家办学”的政策导向和激励机制。探索建立公办中小学绩效工资总量动态调整机制。统筹做好校长、教师分层分类培训培养,启动“鹏城教育名家工作室”建设。与市委组织部等部门联合开展鹏城教育名家培养工程,遴选一批中小学优秀书记、校长予以重点培养。制定公办幼儿园人员总量管理办法,完善公办园人员管理与保障体系。开展民办中小学校校长、教师培训。
29.持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面向国内外高标准引进一批优秀人才任教,持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推动“双一流”建设高校重点开展科学类课程教师培养。用好“国优计划”政策,探索订单式培养,建成优秀毕业生实习实训基地。
30.强化依法治教。构建多元联动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利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教育领域矛盾纠纷,形成家校社协同推进校园治理的良好局面。加强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着力提高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1.强化校园安全整治。持续开展“护校安园”专项工作,强化校园人防、物防、技防、制防措施,加快实现全市校园保安员配备、一键报警、视频监控、高峰勤务全覆盖。建立全市教育系统校园治理“校自查、区普查、市督查”三级督查整治机制,压实校园安全行政部门监管责任和学校主体责任。全面建成市级校园安全管理中心,推动区、校两级校园安全管理中心建成50%以上。编制校园食品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防治学生欺凌等重大事故隐患的预防措施、督导检查标准和整治规范流程。
32.深化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办好家庭教育大讲坛、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力系列活动,开展全市家庭教育示范校评比,探索家庭教育指导名师工作室建设,举办深圳市第三届家庭教育巡礼。建立特色多元的课后服务内容供给机制,开展德育、体育、美育、阅读、科学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联合多部门开展校外培训规范治理,加大“小升初掐尖”专项治理力度,坚决查处学校、培训机构以选拔考试、学科竞赛、培训测试等名义进行的“掐尖”行为,促进学生减负增效。完成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审批,推动数字人民币付费机制覆盖全市60%以上的教育培训机构。
33.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教育任务。推动全市域教育协调均衡一体化发展。开展基础教育县中托管帮扶和全口径、全方位融入式帮扶。推动我市高校实施“双百行动”,与对口合作高校共建特色学科和创新平台,服务全国全省教育区域协调发展。
34.高水平推进教育对外开放。支持中外(深港)合作办学高校积极引入外方高校优质学科资源。促进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等中外合作办学高校规模和质量双提升。加强深圳高校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中国深圳)的联系与合作。办好第十三届深港校长论坛、2024年度深港澳姊妹学校经典美文诵读比赛、深港澳学生音乐会暨民族艺术巡礼交流展示活动、全省粤港澳大湾区音乐节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