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深圳市财政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认真落实市委六届十二次、十三次全会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全力抓好财政收支管理,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提质增效,坚持政府真正过“紧日子”,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加大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力度,做好重点领域保障,以走在最前列标准深化财政改革创新,持续推进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率先建立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财政制度,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提供坚强财政保障,确保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以优异成绩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
一、坚持和加强党对财政工作的全面领导,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引向深入。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员干部理论武装建设的首要政治任务, 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财政工作的系列论述与总书记对广东、深圳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一体学习领会、整体贯彻落实,使财政改革发展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体现人民群众愿望。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格落实“两个维护”各项制度,把讲政治要求体现到谋划财政工作、制定财政政策、推进财政改革的实践中。推进党组会、支部会“第一议题”学习常态化制度化,引导党员干部强化制度意识,做制度执行的表率。持续推进模范机关创建,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加强市注册会计师行业和资产评估行业党建,稳妥推进市注册会计师行业党委和协会换届,把党的领导贯穿到行业发展和协会治理各领域。强化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切实履行各级党组织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强化领导干部“一岗双责”意识。深化“以案促改”工作成果,深入开展纪律和警示教育,精准有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强化不敢腐的氛围。紧盯财政权力运行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监督制约和内控建设,扎紧扎牢制度笼子。加强新时代财政干部队伍建设。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强化教育培训,健全激励机制,全面提升财政干部政治素养、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打造忠诚干净担当、与建设先行示范区要求相匹配的高素质专业化财政干部队伍。
二、全力做好财政保障,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促进”。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经费保障工作,建立应急资金拨付机制和政府采购绿色通道,落实患者救治和医务人员补助政策。不折不扣落实财政贴息、大规模降费、缓缴税款等中央优惠政策,推动减免物业租金、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等深圳“惠企16条”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统筹财政专项资金精准有效支持企业渡过难关。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压减非重点、非刚性项目支出,优先保障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基本民生保障等领域支出。
三、进一步加强财政收支管理,提升财政保障能力
全力以赴挖潜增收。密切跟踪收入动态趋势,加强收入形势研判,依法征税收费、应收尽收,提升财政收入质量。多渠道开源增收,着力加大非税收入组织力度,进一步盘活政府存量资产资源。强化财力统筹,加大政府性基金和国资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力度,增加资金有效供给。切实做好财政节支管理。坚持以收定支、量入为出,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思想,政府真正过“紧日子”,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聚焦先行示范区建设“五大战略定位”,保障重点领域、重要改革、重大项目以及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系列活动,加大向教育、医疗、社保等重大民生领域倾斜力度,把钱用在刀刃上。
四、大力提质增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巩固拓展减税降费成效。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加强减税降费信息共享,牢牢把握“三个确保”要求,密切关注各行业税负变化,及时研究解决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持续发挥减税降费政策效应,稳定市场预期,不断激发微观市场主体活力。突出抓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使用。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原则,建立债券项目梳理储备、前期准备、评估遴选等工作机制,做到早谋划、早发行、早使用、早见效,强化逆周期调节。聚焦新型基础设施和公共医疗卫生等关键领域,全面梳理专项债项目需求,积极向财政部争取新增政府债券额度,额度下达后尽快按程序分配、发行和使用,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进一步带动扩大有效投资。
五、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全力服务“双区”建设
支持建设以深圳为主阵地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立基础研究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加强省实验室、新设基础研究机构财政投入资金管理。支持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国际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继续发挥好中小微企业银行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作用,将受益面扩大至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设立市融资担保基金公司并推动正式运作,更好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助力提升制造业发展能级。配合主管部门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研究完善新一轮制造业财政支持政策,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扎实做好综合授权改革试点,推动财政制度创新。加强与中央、省有关部门的沟通汇报,积极争取理解与支持,做好改革前期准备工作。
六、强化财政民生投入导向,助力打造民生幸福标杆
聚焦“七个有”目标,建立健全民生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按照保基本、促公平、可持续的原则,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完成40项民生实事。在幼有善育、学有优教方面。支持高标准办好学前教育。坚持高强度投入,加快推进公办高中建设。支持打造世界一流职业教育基地。支持创建“双一流”大学和学科,积极参与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等高校筹建。在病有良医方面。推动构建国际一流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以促进健康为导向的创新型医保制度。研究创建全新机制医学科学院,支持创建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和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推进公立医院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在劳有厚得方面。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大力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在住有宜居方面。支持开展大规模公共住房建设行动,多渠道增加住房供应和保障。持续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美誉度。在老有颐养、弱有众扶方面。落实好养老服务各项政策,推动完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医保救助托底保障能力。大力支持无障碍城市建设。全力支持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落实各项财政帮扶投入任务,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巩固提升水污染治理成效,支持加快建设“无废城市”。全力支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七、持续深化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率先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按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要求,不断完善标准科学、规范透明、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优化政府间事权和财权划分,形成稳定的市区两级事权、支出责任和财力相适应的制度。聚焦预算编制和预算监督“两头”工作。优化项目库管理,深化预算评审,构建预算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推动绩效管理扩围升级,到2020年底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推动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绩效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制定新一轮市区财政体制方案。全面评估第五轮市区财政体制运行情况,对标“双区”建设要求,聚焦市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重大问题,研究提出第六轮市区财政体制改革方案,健全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市区财政体制关系。编制财政“十四五”规划。全面落实中央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部署,完善财政规划、年度预算与重大决策部署的衔接机制,科学测算规划期内财政资金需求并做好收支平衡,为先行示范区建设提供坚强财力保障和体制机制支撑。
八、深化改革与加强管理协同推进,提升财政治理效能
着力防范化解地方财政风险。严格实施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全口径监测我市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情况。完善财政资金存放管理制度,全面加强财政资金风险防控。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落实中央改革方案要求,制定我市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工作方案,推动政府采购制度从程序过程导向转化为采购结果和用户反馈导向。启动修订《深圳经济特区政府采购条例》及实施细则。建好、用好、讲好智慧财政系统。在市区两级实现全面部署应用,加强系统上线运维保障,做好新增业务拓展、新技术应用需求规划,持续优化完善系统功能。构建泛财政大数据应用中心,做实做强数据分析功能,为财政干部和预算单位赋能。紧跟财政部业务一体化规范要求,积极输出深圳先行示范的经验和标准。进一步夯实财政管理基础。加强重大财税政策落实专项检查和会计评估监督。加强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充分发挥“防火墙”作用。深入推进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实现流程全打通、种类全覆盖、市区全应用。大力提升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开展市本级预算单位财会人员全员培训,推进会计人才培养及职业素质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