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我国推进划时代意义改革开放的40周年,也是我署坚定信心与定力、推进变革与发展的破局年。我署要围绕“打造持续领先的国内政府工程管理机构,致力于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政府工程”的总目标,突破困局,持续发挥政府工程集中管理优势,增强我署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部署的能力。
今年的主要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市委六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继续践行“廉洁、高效、专业、精品”核心价值观,坚持以“推广择优创优,贯彻严管重罚”为切入点,不断提高政府工程规划建设水平,建设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政府工程,助力深圳向创新引领型全球城市迈进。
近三年的主要目标是:一是保持年增长10%的幅度完成政府投资计划,力争2020年完成投资超过100亿元;二是优化组织机构,强化队伍建设,通过制度管理和工作标准化,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政府工程管理机构;三是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高标准高质量高要求,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政府工程,为美丽中国的深圳样本树立标杆。
一、对标国际,着力推进项目建设
2018年,我署共负责政府工程188个,其中在建项目70个(包括计划完工项目36个),前期项目118个(包括计划开工项目43个),全年计划完成投资87.2亿元。
(一)确保一批项目如期完工。确保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扩建、第三人民医院改扩建、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创新基地建设(二期)、市公安局龙岗分局三所三队一中心2号地块、新一代气象雷达、莲塘口岸、市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启动区银叶树湿地园、前海6号、11号景观桥、市健宁医院、裕璟幸福家园以及大学城会议中心等36个项目完工。
(二)确保一批项目按计划推进。确保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中山大学·深圳(一期)、南方科技大学校园(二期)、深圳中学总体改造四期、市人民医院内科住院大楼、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市医疗器械检测和生物医药安全评价中心、上海黄金交易所深圳运营中心、深圳广电金融中心、深圳机场扩建工程T4航站区软基处理、深圳机场三跑道扩建工程场地陆域形成及软基处理、深圳电网北环110KV架空线改造入地电缆隧道、深圳博物馆老馆维修改造、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坪山竹坑保障房以及光明光侨路保障房等34个在建项目继续快速推进。
(三)确保一批项目按计划开工。确保市第二儿童医院、市新华医院、市图书馆调剂书库、深圳美术馆新馆、深圳大学西丽校区(二期)、市公安局第三代指挥中心、市人民医院龙华分院改扩建、光明森林公园、侨城东路北延以及红荔路西延等43个项目按计划开工。
(四)加快推进一批前期项目。加快市吉华医院、市人民医院门诊楼改造、市大鹏新区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二期、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二期扩建及科研楼、深圳墨尔本生命健康工程学院、中国国家红树林湿地博物馆、观澜森林公园、三洲田森林公园、深圳中学总体改造第五期以及深圳外国语学校高中部扩建等75个前期项目推进速度,做好项目储备。
二、坚定信念,全面推进集中管理体制深化改革
(一)创新项目管理,构建模式自信。一是加强项目统筹管理。充分发挥项目策划委员会及建设统筹处职能,加强与各使用单位的沟通交流,根据各项目的性质、规模、进度要求等分析确定适配的管理模式和技术应用。二是调整项目分配原则。根据经验总结,重新梳理直属各单位的项目分配原则,同时调整人员构成以适配项目建设需求;及时组织工程设计管理中心介入项目前期工作,确保项目无缝对接。三是大力推行新型建管模式。在坚持集中管理机制的前提下,大面积推广全过程工程咨询管理,快速推进EPC/DB模式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工务署主导下的企业代建制管理作为补充,编制《署项目管理模式选择与管理指南》和合同范本,同时积极进行经验总结及推广应用。四是重塑项目管理架构。结合各新型建管模式的推进,重新定位工程管理人员与第三方服务公司的职能划分和工作界限,推进“大项目部”研究,重塑问题发现、处置和响应机制,建立巡查、监督和问责机制,形成全新的项目管理结构。
(二)强化设计引领,构建品质自信。一是优化设计团队。继续征集优秀设计、咨询团队及专家信息,完善评、定标专家及优秀设计师库,建立分级分类专家库名单,并建立有效的评价和退出机制。二是创新设计方案招标。根据项目特点分别采用设计方案招标、设计团队招标、直接委托等形式进行方案竞选,吸引国际优秀设计大师参与方案设计;邀请国内外行业专家参与方案设计的优化评审,提升方案的整体设计质量。三是完善设计工作管控。针对前期项目编排合理的进度、投资总控计划及具体项目工作计划,建立三级评审和反馈机制,强化前期进度管控;从业主建设、项目使用视角出发,编制建筑、装饰装修、园林景观设计质量管控审查要点和保障房、学校类、医疗类项目室内设计配置基准标准,指导设计工作;分别从建设方、使用单位及施工单位角度对施工图进行审核把关;坚决落实样板引路制度。四是开展前期需求调研。定期组织召开工作坊会议或活动,邀请发改、规土、住建等部门、使用单位、设计单位及公众共同研究项目使用需求与项目建设管理要点,建立与设计师的良性互动;方案评审阶段,积极征询项目运营或物业管理单位的意见;要求设计单位施工配合人员或驻场人员对现场施工进行跟踪并提出意见。五是加强理念指引。总结孙逸仙心血管医院、深圳中学四期、第八高级中学等项目经验教训,梳理形成工作指引纳入设计招标文件,引导设计单位按工务署标准开展设计;建立有效的方案审查机制,引导设计单位提交符合城市发展理念的高品质设计方案,重点推动莲塘口岸、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中山大学·深圳、深圳技术大学等重大项目的精品建设,打造高品质城市公共建筑和空间。
(三)全面择优创优,构建制度自信。一是加快解决中型工程和专业工程招标择优问题。探索总结并积极推广中型工程与大型项目打包招标择优方式,同时继续研究应急维修和小型工程预选招标工作,为中型项目择优定标提供参考;总结现有优秀团队的推荐及应用成果,研究装饰、弱电及园林等专业工程的择优措施,探索政府工程招标择优新路径。二是积极总结完善现有择优机制。不断总结标准化实施方案的实施情况,逐步完善专业类别和方案内容并研究推广使用;扩充服务类(含前期)预选招标、小型应急维修预选招标范围;总结优秀管理团队和优秀监理团队的使用情况及经验教训,修订管理办法,完善应用管理和监督机制。三是强化材料设备管控。开展优化品牌库现有品牌工作,建立“品牌+内涵”新型品牌库评价体系,推动材料设备选择从单一品牌名称到品牌与内涵并重;借鉴万科等企业材料设备供应商管理的先进经验,逐步扩大战略合作范围,优化战略合作招标采购方案;总结分析战略合作的各项工作,完善相关制度,加强战略合作单位管理,逐步将工作重心从“招”转移至“招管结合”;引入第三方继续开展材料抽检工作,开展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专项行动。四是完善参建单位管理制度。加快推进与万科、华润、招商等优秀发展商的信息共享机制,建立涵盖全国优秀施工企业的资讯库;探索借助专业咨询公司力量,对合同履约评价机制进行顶层设计,通过提升履约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完备性,提高履约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并将履约评价结果与推荐优秀管理团队、实名推荐企业、批量招标、战略合作招标等制度紧密挂钩;完善《履约风险企业名录》和《不良行为记录处理办法》,为项目定标及项目分包审核提供重要参考;借鉴地产企业承包人分级管理制度,继续探索政府工程承包企业的分级管理制度建设。五是注重经验总结及宣传推广。总结15年以来,在高效管理、招标择优、设计品质、材料设备管理、质量管控、新技术运用、履约评价、廉政风险防控、队伍管理等管理体系形成的好的做法和经验,在全市工务部门范围进行推广应用,并加大我署在建管模式等方面的宣传力度。
(四)加强现场把控,构建行业自信。一是加强质量管理。建立机关、直属单位以及工地现场三级管理架构,完善工程质量管理决策机制,制订工作制度,促进工程质量管理决策工作的专业化、民主化和规范化建设;完善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和管理制度,编制质量管理现场教学观摩培训手册、《质量事故处理管理办法》以及相关工作指引,进一步提升质量管控能力;结合第三方常态化巡查,高效组织各种专项检查和飞行检查、成品抽检(包括钢结构巡查)工作,每季度创建1~2个质量安全样板工地。二是加强安全管理。全面开展在建项目安全巡查,加强专项检查和重点项目的检查力度,着重重大风险点源的监控和事前预防;完善安全管理标准体系和管理制度,加强《署生产安全管理制度》、《署生产安全事故预案》、《署防台风预案》、《署防汛预案》、《署安全文明标准化手册》等落实情况的督促指导和培训工作;整合上一阶段巡查的重难点及上级部门指示要求,形成动态负面清单,优化飞行检查机制,通过督导通知、警示通报等形式予以督促整改。三是扎实推进治污保洁、生态文明建设。按照《绿色施工技术指引》评价标准和实施办法,逐步在各项目建设中推行绿色施工管理,通过季度评价、年度评价,鼓励创建省级、国家级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四是加强综合督办工作。把计划统计和投资进度的督查督办作为督促工程建设责任目标落实的重要一环,实行“进度、投资、支付、问题”一张表制度,减轻项目组工作负担,确保数据信息一致。
(五)推行人才战略,构建队伍自信。一是深化选人用人机制。以“服务人才”为指引,以公务员招录、干部选拔任用、人岗匹配交流、职称职位评聘等工作为重点,搭建以工程管理为重心的选人用人机制。二是强化绩效考核。以科学化的绩效考核为指挥棒,探索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组织目标分解到岗、重点目标分解到人、个人目标全程跟踪,实现标准化整理、科学化分类、360度的评价机制。三是继续抓业务培训。以“干专业、学专业、懂专业、精专业”为导向,加大以“工程管理基本知识、基本理念、基础工作、核心价值观”为主体内容的培训,实施“走出去、请进来”培训策略。四是大力抓机关文化建设。以工会文体活动为平台,办好“工务杯”各项赛事、访困送暖、兄弟单位之间交流互动,为我署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六)建设信息化体系,构建技术自信。一是完善业务信息化建设。完善工程管理业务综合平台架构,在现有署级、项目级两级系统的基础上,面向直属单位领导和管理人员搭建中心级门户;推动质量安全管理模块升级优化并在多个项目普及推广应用;加快材料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发,完成战略合作功能开发、完善现有功能,启动试运行,完成与档案系统的数据对接;启动驾驶舱等规划工作,力争在6月份实现上线试运行;推广参建单位管理人员实名管理,覆盖全部在建及新建项目。二是完成廉政风险预警系统开发与优化。完善廉政风险指标梳理,完成廉政指标涉及的招标、合同、支付等业务数据仓库搭建,实现动态可配置的自动数据抽取;完成参建单位管理人员库等历史数据录入,实现廉政预警移动App上线。三是加大装配式建筑应用力度。按照2018年5万平方米及以上新建政府投资公共建筑100%实施装配式建筑的年度目标,以及2020年政府投资项目装配式建筑实施比例达到50%以上的中期目标,系统推进装配式建筑应用管理,确保新建项目落实市政府的相关要求,制定长期工作计划,加强技术统筹支持,为中期达标打好坚实基础。四是推进BIM技术推广应用。探索和试用基于信息技术实现BIM模型基础检查工作的自动化;研究基于BIM模型的精确算量,服务于工程项目的精确管理;利用BIM模型的可视化、参数化实现质量安全管理模式创新;研究基于BIM的EPC、设计施工一体化建设管理,打通设计施工之间的壁垒,实现设计模型向施工阶段的沿用;总结形成工务署可推广、可复用的BIM实施模式,增加BIM技术应用项目数量,扩大BIM技术应用范围。五是推进无纸化、移动化办公。完善和推广工程管理业务综合平台,实现前期策划、招标、合同、支付、材料设备、质量安全、变更、投资、进度等工程管理业务全流程上线应用;推进CA数字证书的开发与试点应用,完成数字证书系统搭建;面向各参建单位,针对项目质量、安全、任务、督办、协同等需求,通过整合现有档案、材料设备、BIM等系统移动端内容,规划搭建项目端移动APP;面向署领导、机关处室、直属单位多项目管控需求,规划和搭建署级和中心级移动APP。六是持续加强专业机构形象建设。挖掘政府工程的社会关注热点,多维度统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宣传作用,利用上级领导调研、公众开放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兄弟单位及合作企业来访等契机,通过实地考察、多功能展厅、宣传画册等途径进一步加强署专业机构的形象建设。
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作风,发扬工匠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做政府工程管理机构的持续领跑者,建成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政府工程,为深圳全面建成美丽中国的深圳样本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