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鹏城大地,处处涌动着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勃勃生机。
在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观数智气象融入智慧城市综合建设新貌;在深圳气象科技产业先行示范区,听气象科技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布局新声;在海岸城美团低空气象基建示范点,看气象赋能低空经济新场景……
当前,深圳气象部门抢抓低空经济产业密集创新和高速增长的战略机遇,不断探索、持续发力,围绕科技创新、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场景拓展应用精准赋能,为深圳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创新与突破——激活科技动能
作为“世界无人机之都”,深圳在低空经济新赛道上早早按下“启动键”,把低空经济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抓手,积极抢抓低空经济产业新风口。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护航低空经济产业“升空”,激活气象科技动能是关键一环。
低空气象数据与通信、导航、监视、频域、时钟等共同构成低空飞行的“信息数字基座”,是低空产业形成的前提条件。为此,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融入地方低空经济发展大局,建成涵盖12大类、38小类、146列数据标准的“低空气象数据基准线”。
图为深圳市南山区体育小镇二期的低空气象基础设施建设模型实验场地。摄影:谢坤良
“产品体系融合多模式、多技术路线生产出的临近、短临、短期、中长期预报产品具备统一标准,精细到秒级风速、分钟级降水等实况数据,可实现深圳境内低空飞行起降点和航线格点的全覆盖。”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战略规划部部长蒋磊介绍。
飞行安全和气象条件密切相关。低空飞行通常是指以距离地面1000米以下低空空域为主要飞行空间的空中交通。风速风向、降水强度、能见度、云高云量、光辐射强度、高温低温等气象要素会不同程度影响航线区域规划、飞行“窗口期”把握和无人驾驶航空飞行器安全。
深圳城市气流的不稳定性和局地风场的复杂性导致短时强对流天气频发,易出现雷雨、风暴等极端天气,且城市建筑密集,低空飞行面临地形起伏、建筑物阻挡等问题,使低空飞行安全更具挑战。
“我们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研发人工智能区域预报模型‘智霁’1.0,实现多源和多尺度数据融合性处理,可提供未来5天内、空间分辨率为3公里的超精细实况数据产品,诊断短时雷暴、大风等典型航危天气过程,为低空飞行活动提供决策依据。”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教授谢元富说。
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还将龙华、龙岗、宝安、南山四区,纳入加密气象监测点,联合华为等企业开展基于5G-A通信基站相关技术研究,为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提供支持;创新研发低空飞行气象数字孪生辅助系统,实现实时快速监测风切变等要素,发送风险预警并提出航道规划建议。
开放与引智——聚合产业潜能
早在2022年底,深圳市气象局就提出发展气象科技产业,再用气象科技产业赋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构想,并于2023年初筹建深圳气象科技产业先行示范区。
今年5月,由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牵头,联合深圳市航天高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建设,聚焦深圳“20+8”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方向,成立“中国气象科技融合站新产业集群发展实验区暨深圳气象科技产业先行示范区”(以下简称“实验区”),精准赋能低空经济、无人驾驶、新能源、数字孪生大气等新兴领域,重点打造市气象局与南山区政府共建的特色产业空间。
图:报道组走进深圳气象科技产业先行示范区 摄影:谢坤良
7月,首届低空经济气象前沿科技研讨会在深圳举办,来自气象部门、高校、科研院所和气象企业的150余位专家聚焦低空经济气象前沿科技、低空经济气象典型行业应用等建言献策,助力低空经济气象高质量发展。
强化科技创新不是“单打独斗”,需要激发“集群效应”共解难题。“目前,气象科技产业发展按照‘一领域、一平台、一龙头、众创式、多场景’的框架整体谋划,已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国企主推、需求拉动、市场参与、科技引领’的策略,以建立产业链为目标,与央企、国企合作,共建气象细分领域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发展气象科技生产力,释放气象服务动能。”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常务副主任、教授蔡银寅说。
聚焦低空气象监测设施基础较为薄弱、技术难度高、产供链体系尚未成型这一痛点、堵点,深圳市气象局依托实验区,以低空气象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先后5次面向300家规模以上企业,开展“局长面对面、问计企业家”招商引流活动,已吸引到珠海光恒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度风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低空气象领域代表性企业入驻实验区,初步形成低空气象基建的产供链培育体系,建成国内首个低空气象科技产业集群。
珠海光恒科技有限公司是首批入驻企业。“希望能借助实验区平台,为深圳低空经济气象基础设施建设作贡献,带动低空气象探测行业发展。”该公司董事长赵德平对此充满信心。
融合与发展——蓄势行业赋能
走进海岸城美团低空气象基建示范点,只见黄黑色涂装的无人机起起落落,工作人员将周边商户新鲜制作的餐食放入特制的包装盒后,放置在无人机下,在后台系统的指挥下飞向深圳市人才公园设立的智能空投柜。从点完单到拿到茶饮,只需要15分钟左右,空中飞行时间不到5分钟。
图:在深圳市南山区海岸城美团无人机起降点,无人机送完外卖正返回至起降点。供图:深圳市气象局
近年来,深圳低空经济应用场景迅速拓展,已覆盖空中通勤、物流配送、城市治理、应急救援等各个领域。
图:在深圳市南山区海岸城美团无人机起降点,工作人员正将返回的无人机放至美团无人机柜。供图:深圳市气象局
发展低空经济,要“造车”,更要“修路”,气象因其特殊性作用和地位,是低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切入点,也是潜在的集成方。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在低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持续发力,成立以博士为骨干、跨专业领域为特色的低空经济气象产业专班,参与深圳市低空气象监测网及低空气象服务系统工程项目建设。
今年5月,为探索解决低空飞行气象问题的可行性方案,提高低空气象监测和预报能力,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联合美团、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等低空产业链上企业,组织珠海光恒科技有限公司等10余家以气象监测、气象数据应用研发为核心的科技型企业,共同发起国内首个低空气象基础设施建设模型试验。整个试验覆盖9个起降点、5条航线,其中一条航线为跨海航线。
目前,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牵头设计的低空气象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已在测试场、通航机场、快递物流、低空专线等多个场景投入使用和试用,并推动20余家企业提供价值超过2000多万的气象监测设备参与深圳低空气象网建设试验,为美团和丰翼等无人机物流配送提供数据支撑。
“今年10月,我们成功组建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低空经济专业委员会,正在牵头编制低空气象相关标准,推动低空气象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蔡银寅说。
起而行之、干在实处,以先行之为、担示范之任。深圳气象部门将在气象科技创新和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新赛道上努力跑出加速度,蓄势赋能低空经济“振翅高飞”。
(来源:中国气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