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监管很神秘吗?带你看看深圳食安背后的技术路线 -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近年来,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和深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圳市市场监管局持续深化改革,坚持“制度创新、科技引领、责任落实”的总体思路,突出智慧化顶层设计,推进智慧市场监管平台建设,不断推动市场监管能力和监管体系现代化。
为解决市民担心的食品安全问题针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遇到的“信息孤岛、系统烟囱、业务分割”等现象深圳通过一体化运行、科技与业务融合有效支撑食品安全监管的全流程在线监管探索了智慧监管与食品安全的深度融合。
一、坚持平台建设
构建智慧市场监管平台 实现食品安全监管全场景覆盖
依托“食品安全战略”和“智慧市场监管平台建设”等项目,出台智慧市场监管平台建设总体方案,大力推进智慧市场监管“1234工程”建设。打造1个高效运转、一体化运行的智慧市场监管平台。建设市、区、所三级联动、业务部门与技术机构联动的指挥体系和围绕工作任务和业务的大数据中心。聚焦业务共性、业务核心环节,构建监督、检测和执法3张动态业务网。围绕智慧政务、智慧监管、智慧服务、智慧应用拓展4个维度应用场景。
目前,一体化平台已基本实现统一数据库管理,上线试行统一用户体系,已在移动端试行统一政务服务政务通App,对外统一公共服务市场通App。PC端融合界面仍在开发中,预计2022年上半年上线后将实现日常办公单点登录。数据中心已经汇聚1200+项业务指标,近370万商事主体信息,5000+数据表单,7.7亿条数据。基本建成覆盖市局、辖区局和监管所的“1+11+74+N”智能指挥体系和指挥中心;“全视通”系统上线试行30个业务主题共50个页面,并按要求对接市政府智能指挥中心。通过对各类业务数据的整合集成、动态关联、综合分析及可视化展示,正逐步实现对业务运行态势的实时感知,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撑。一体化的智慧市场监管平台将打破“信息孤岛、系统烟囱”,夯实数据基础,支撑业务融合,赋能食品安全监管,实现市场监管全局业务“一盘棋”。
二、坚持制度创新优化市场监管业务流程实现食品业务线上全链条办理
1.支持许可业务全流程线上办理。现有系统已经实现食品经营、生产以及小作坊环节许可业务在线办理。根据智慧市场监管平台建设总体规划,目前正按照“简化申请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压缩审批时长”的目标,加快开发实现包括食品、药品、农业、畜牧业、特种设备、质量、计量等各领域,支撑申请、审批全流程在线办理的许可审批子系统。
2.实现8大业务领域检验检测一体化。按照业务融合和系统融合的思路,开发完成覆盖食品、农产品、特种设备、产商品、药械保化8大品类抽检系统,目前已交使用单位开展系统内测。
3.持续完善监督检查业务功能模块。系统可支撑市场监管业务全流程在线办理,支撑“管办分离”业务改革,并积极推进专项任务统筹工作,实现所有业务线条专项任务统一下发。上线全市“双随机、一公开”平台,支持部门监管规范化,实现监管部门、抽查事项全覆盖。目前正积极推进面向“六统一”的监督管理子系统建设,建成后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将通过一个系统实现全部监管业务的统一办理,避免不同业务线独立运行造成的行政资源浪费,提升监管效能。
4. 实现执法办案全流程闭环管理。已上线新的执法办案系统,实现从案件受理、立案、调查、取证、固证、核审、决定、执行、结案到归档全流程闭环管理;同时面向“管办分离”要求,预设案源接口,为任务分拨、流转、处置做好支撑。
三、坚持科技引领
推进业务科技融合实现食品安全监管效能全方位提升
1.通过数据库技术建立食品及食用农产品标准法规信息支撑和综合应用平台。平台为开展国际食品、食用农产品分类比对工作,建立参考索引,为食品安全监管政策制定、标准制修订提供基础数据参考,有效支撑了“圳品”标准体系建设。目前,标准比对服务已对接深圳市政务服务app“i深圳”,免费向有需要的技术机构和普通市民开放使用。
2.积极探索移动通信技术在智慧计量中的应用。开发智能计量监管系统,通过智能电子秤,采集农贸市场交易过程中的交易信息和称重计量技术参数,以Wifi或移动通信的方式上传至系统,通过系统计量防作弊算法,在线实时判定每一笔交易的计量准确性。目前系统可在线监控5700余台智能秤的使用状态,每天汇总约20万条交易数据,实现计量实时监控。同时,深圳市市场监管局正在积极推进智慧农贸建设,建成后将形成档口、农贸市场、区级、市级4级管理网络,实现农贸市场信息网络化、工作规范化、管理现代化。
3.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种植基地和食品快检动态管理。在种植基地方面,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现对种植环节信息监测,如有异常系统会自动预警,并将该信息推送至种植基地要求其进行整改。部分供深食品视频监控信息已经接入深圳市局智能指挥中心,实现远程监管。食品快检方面,通过为每一个街道配备一台快检车,一间快检室,为有需要的市民免费提供食品、农产品快速检测。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获取车辆GPS信息,汇入市局智能指挥中心,实时掌握全市快检数据,及时研判处置风险。
4.拓展区块链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领域的应用。在屠宰环节开发“深圳市畜禽屠宰检疫管理系统”,将动物及动物产品调运、动物屠宰检疫、动物产品流通三大环节串联起来,并将以上信息通过区块链手段加以固化,确保相关信息真实可信,便于公开查询。在食品追溯环节,借助区块链的多中心化同步记账、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性,计划将深圳食用农产品(果蔬、禽肉)、预包装食品、“供深食品”在内的食品生产流通各环节数据上链,上链数据将覆盖全市5.2万家生产经营主体数据、232.2万种商品数据,904.68万条台账数据。
在电子印章方面,深圳市统一电子印章管理平台可为全市党政机关、企业及相关自然人等提供安全可靠的在线领章、在线用章、印章授权、印章验真等服务,探索依托区块链分布式账本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性,可为全市各部门、各区提供跨层级、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安全、可靠、权威的电子印章互认服务,为电子印章跨区互认打下坚实基础。
5.深度挖掘人工智能技术在“互联网+”监管的应用。在全市11627家学校食堂和200平方米以上餐饮单位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借助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分析,针对“垃圾桶未加盖,未按规定穿戴工衣工帽”等9种餐饮经营常见违规场景建立模型,通过系统自动巡检精准识别抓取,形成“线上监管-线下整改-线上报告”的业务闭环,实现政企互动、监管互通的高效良性互动。
在进口冻品集中监管仓作业环节,安装视频监控,上线针对未按要求穿戴防护服、口罩等不规范行为抓拍功能,通过智能化手段强化疫情防控管理力度。在智能客服方面,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机器学习、大数据技术等技术,在官网、微信公众号和“i深圳App”专区多渠道为企业和个人用户提供全面准确的语音辅助服务。已实现总体问答对总数10.4万+,累计用户数登陆12.65万次,累计对话总数89.87万次。
在进口冻品追溯方面,通过引入人工智能识别、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改变国内其他省市普遍采用的在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箱上加贴“随附追溯码”的方式,利用外包装箱上原有的编码或标签,在国内率先实现对进口冷链食品从海关“源头”到消费“终端”的“不贴码”追溯,为构建深圳特色的进口冷链食品追溯体系夯实了基础。截至2021年9月10日,已有8209家进口冷链食品生产经营主体注册深圳市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系统。
四、坚持责任落实紧抓共性业务需求实现食品安全监管业务全体系融合
1.深化业务前后衔接。在智慧市场监管平台建设中,严格把握各业务的整体性、协同性和聚合性,确保数据在准入、监管、执法和检测等环节有效连接。在商事登记业务中,针对商事主体的违法失信、异常经营等预警提示,实施“登管联动”事前从严审查;同时建立商事登记“秒批”质检机制,严格把控质量,实现企业开办效率和质量“双提升”。在“管办分离”业务中,通过打通底层数据实现双随机、专项统筹等任务自动“一键转办”。
2.推进业务深度融合。积极推进以“数据中心”为核心,以“指挥体系”为枢纽,坚持“六统一”思路,支持“监督、执法、检测”三网融合的大监管体系。任务管理子系统作为大监管体系的核心,实现监管、执法、检测子系统的业务和数据串联。已完成任务处置平台系统框架设计,已完成高频业务类型(企业信用、食品经营、特种设备、食品生产)任务汇聚,统一待办、分拨功能。全部功能建成后,将实现“任务来源覆盖全面、任务要素统一管理、任务处置快速顺畅以及任务执行三网协调”。
3.持续系统功能迭代。日常政务服务不断接入政务通App,已实现“双随机、一公开”业务和食品安全重点监管的全流程移动端办理,监管人员无需携带纸质文书到达监管现场,只需通过手机操作即可完成监管任务,实现“一次录入、一次上传、一键审核、一键归档”。推进预算报销、合同签批、会议管理、人事管理、数据统计等功能接入政务通,提升日常办公效能。公共服务市场通App服务事项接入全市统一政务服务“i深圳”,实现市场监管领域内全部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网上办”(不见面审批),269项“掌上办”(移动办理),103项“即刻办”(即来即办),54项“秒办”(无人工干预自动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