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调整优化食品产业布局,推动食品产业转型升级,深圳出台系列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在推动产业融合、优化产业布局、加强品牌建设、强化标准引领、鼓励认证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那深圳到底是如何做的呢?
一、以产业规划的深度,打造好深圳国际食品谷,高点谋划加速食品产业转型升级
《深圳国际食品谷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站位,依据“一三五十”规划体系全面推进工作部署,即打造一大优势品牌、坚持三大战略路径、实施五大产业工程、布局十大重点产业,探索“政府+科研机构+企业”三位一体化共建模式,营造良好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不断释放创新要素创造活力,聚焦由“0”至“1”原始创新,力争到2035年,分三阶段推动国际食品谷成为全球食品营养领域前沿技术、核心产品、新兴产业的策源地。
深圳国际食品谷借鉴发达国家或地区食品安全战略有益经验,立足深圳食品产业现有基础条件,发挥科技革命和技术融合优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立“科技含量高、产业附加值大、资源依赖性少、环境友好性强”的发展原则,着力打造“改造传统食品产业、培育新兴食品产业、布局未来食品产业”三大产业集群,围绕十大重点产业领域,建成100个高校研究院、科研机构,引进100个国际国内高水平研发团队,汇聚100个具有超强研发能力、超大生产规模、超高制造水平的食品企业。
以高起点谋划、高标准部署、高质量推进,切实带动食品产业前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促进产业要素高效配置,优化产业布局结构,加快国际食品谷创新资源集聚融合,紧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培育一批具有超高研发水平的科研院所、企业(研发)总部基地,以核心产品、关键共性技术为突破口,重点实施五大产业工程,引领国际食品谷成为全球食品营养领域高质量发展的领先示范区。
二、以品牌建设的力度,构建供深食品标准体系,打造“圳品”创新产业发展之路
对标国际先进标准与技术法规,建立“供深食品标准体系”,推出高质量城市品牌——“圳品”。依托深圳建成的全国首个全球食品及食用农产品标准法规动态比对数据库,支撑供深食品标准制定。数据库聚焦安全标准及国内外比对研究,覆盖36个国际组织、国家、地区,收录14000余份标准法规文本,完成200万条安全指标数据加工,建立6大基础分类索引,实现每十个工作日动态更新、一键智能比对。基于数据库为制定供深食品标准、打造高标准“圳品”提供技术依据。近年来,供深标准体系建设不断加快,已构建500项供深食品标准体系,研制发布366项供深食品团体标准。已上市销售“圳品”514个,市场效益显著。
“圳品”品牌效应倒逼企业不断提升全链条管控能力和完善管理体系,推动食品农产品基地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以品牌优势带动“圳品”企业从业者素质、管理能力、产品品质等主动提升,促进企业良性发展。“圳品”扩展了产销渠道,提高了供应链各环节企业主体对农业生产标准化与加强质量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为食品及食用农产品产业实现以高标准带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动力。
目前,“圳品”在大湾区建设上作为先行先试典型案例,省委省政府将参照供深食品标准模式构建粤港澳大湾区食品标准体系,并打造大湾区“圳品”。2021年7月,“‘圳品’全链条守护‘舌尖上的安全’”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列入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经济特区的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学习借鉴。
三、以行业提质的广度,实施阳光智慧餐饮工程,全方位提升餐饮业质量安全水平
(一)实施“11627工程”,探索“互联网+智慧监管”。深圳市政府以一号文件部署实施阳光智慧餐饮工程,“互联网+明厨亮灶”项目率先推进。分管市领导亲自指导、督促和推动工作落实。各区政府积极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和属地责任要求,将此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予以落实。全市上下一盘棋,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保障本辖区相关工作经费,市食药安办牵头负责指导创建,市市场监管部门出台建设标准,区市场监管部门组织公开招投标,指导督促中标单位开展建设,市教育局和市人力资源保障局督促各学校配合开展相关工作。
深圳市市场监管局编制全市“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标准,统一监控摄像头、现场显示屏和智能管控中心的各项技术指标,明确“摄像头安装+视频流接入+运行维护升级”的实施路径,以及市场监管部门“1+10+74”的市、区、所三级智能管控中心建设模式。通过“互联网+明厨亮灶”视频信号的接入和汇集展示,综合具备监测调度、应急值守、分析研判、管控指挥等功能,实现“一图全面感知、一键可知全局、一体运行联动”的新型监管模式。
深圳市 11627 家餐饮单位(含学校食堂)全部完成摄像头安装及视频信号接入任务,部分辖区超额完成建设及接入任务,“11627 工程”实现安装率 100%,接入率 100%,在线率 83%,故障率 28%。
(二)出台“餐饮违法记分”,引导餐饮企业高质量发展。针对传统执法对餐饮经营者尤其是小餐饮普遍存在违法情形难处罚、难监管的老问题,2019年11月4日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发布并实施《深圳市餐饮服务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试行)》,不仅切实保障广大市民的“餐桌安全”,而且推动餐饮单位提升食品安全质量管理水平。作为国内食品安全监管领域创新推进食品安全法制治理效能事项,“餐饮违法记分”促使餐饮单位由“被动配合”转变为“自觉学习”,不断增强“主体责任”意识,并实现了以“违法记分查封”驱动餐饮监管模式转变,具有先进性、合法性,餐饮单位普遍认为记分检查实施效果较好。
调查结果显示,有54.69%的被调查单位认为对于餐饮管理运营帮助有效果,且效果好。有63.42%的被调查单位认为能提高餐饮从业人员的操作规范性,有72.19%的被调查单位认为记分实施后对餐饮单位规范化管理具有推动作用。“餐饮违法记分”入选2019年“中国食品安全法治大会”我国“食品安全法改革开放40年食品经营放管服”的典型案例内容之一。
(三)建设安全优惠舒适的“熟食中心”,树立熟食餐饮标杆。借鉴香港、新加坡经验,以社区居民、工业园区和产业园区的员工为主要对象,规划建设安全卫生、邻近方便、价格实惠的熟食中心。开展现有社区供餐能力整合、改造、提升。推动社区规模化大食堂建设,具备条件的社区,建立规模化大食堂,实现区域集中供餐。引导、扶持品牌餐饮配送单位进驻社区,推行“中央厨房+餐饮门店”供餐模式。
目前已建成前海建工苑、坪山区聚龙花园、龙岗区天安数码城园区熟食中心等25家并投入运营。
四、以基础建设的速度,推进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建立智慧高效共享现代农贸市场
根据《深圳市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建立供深食品标准体系打造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市工作方案(2018—2020年)》,推进358家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坚持分类改造同步进行,同时创新引入智慧计量监管系统,打造智慧、高效、共享的现代农贸市场管理体系,让农贸市场彻底告别缺斤短两。市、区两级财政补贴不低于80%,努力实现改造后商户100%回迁、租金0增加。
目前深圳全市已有144家市场安装智慧农贸终端,共12205台智能秤,智慧农贸终端覆盖率44.9%。全市已开展农贸市场市级评星评级42家、区级评星评级137家。食品安全追溯管理系统已采集全市农贸市场371家、肉档922家。自2021年7月18日以来记录动物检疫合格证明534968条,可通过政务通查看全市各个区域各个监管所内下辖的农贸市场及其档口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