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深圳“互联网+政务服务” > 媒体报道
今年以来,国际贸易、金融市场、地缘政治复杂多变,国内金融去杠杆和强监管深入推进,政策效应逐步凸显,金融风险暴露更加充分,对我国经济金融运行产生了重大影响。依托强劲实体经济和良好金融生态,上半年深圳市金融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逐步提高。
金融业增速平稳 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增强
根据深圳市金融办提供的数据,今年以来,我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564.5亿元,增长4.8%,比一季度回升3.7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为14.2%。
值得一提的是,在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方面,深圳金融业有所增强。一是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多,截至今年6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达到5.05万亿元,同比增长16.3%,比年初增加4059.53亿元;二是信贷结构调整持续优化,中长期贷款投向高端制造业、现代物流业、现代服务业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较大,1至6月,全市短期和中长期贷款合计增加3697.60亿元,占全部信贷增量的88.83%。其中,装卸搬运和仓储业、公共设施管理业、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建筑业以及道路运输业的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速均超20%。
此外,中小微企业信贷扶持力度进一步增强,截至2018年6月末,中型企业本外币贷款余额8917.96亿元,同比增速18.3%,小微企业本外币贷款余额5317.63亿元,同比增长23.9%,均显著高于同期本外币贷款余额的整体增速。
金融业税收保持快速增长 法人金融机构蓬勃发展
数据显示,上半年深圳市金融业税收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金融业实现国税地税(不含海关代征关税和证券交易印花税)收入合计876.5亿元,同比增长28.5%,占全市总税收24.8%,金融业对全市税收的贡献超过制造业(19.1%),成为全市第一支柱产业。
金融业对全市税收增长的贡献率为46.6%,具体来说,主要受益于2018年实施的资管产品税收新规,银行、保险业税收实现超常规增长,银行业实现税收483.6亿元,同比增长20.5%,保险业实现税收212.8亿元,同比增长65.9%;资本市场持续低迷,证券业实现税收138.4亿元,同比仅增长6.8%;其他金融业蓬勃发展,实现税收41.7亿元,同比增长83.2%。
法人金融机构方面,1至6月,我市新增百行征信有限公司、深圳金融科技有限公司、中保车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法人金融机构。截至2018年6月末,我市法人金融机构总数达到191家(全部为持牌法人机构,不包括一级分支机构)。
银行业整体增速趋缓 证券公司总资产居全国第一
作为金融业中的支柱产业之一,上半年深圳市银行业保持平稳运行,资产负债结构调整持续深化,总体风险可控,部分领域风险值得进一步关注。银行业整体增速趋缓,负债渠道收缩。截至2018年6月末,深圳银行业资产总额达到8.28万亿元,同比增长2.51%,增速比去年同期降低8.25个百分点。各项存款余额5.74万亿元,同比增长8.19%,比去年同期降低4.10个百分点。其中个人存款同比增速保持在4%左右,持续低于各项存款增速。另外,银行业存款呈现结构化的特征。6月末,个人结构性存款和单位结构性存款分别增长101.16%和38.25%。
值得一提的是,银行业资产质量有待进一步优化。受资本市场风险的传导,以及银行贷款结构的影响,上半年,深圳银行业不良贷款呈增加趋势。6月末,深圳市银行不良贷款率达1.14%,比年初上升0.08个百分点。其中大额客户风险和消费贷款领域风险持续上升。
证券业方面,深圳上市公司继续保持优势地位。截至2018年6月末,深圳共有境内上市公司280家,其中主板80家、中小板114家、创业板86家。自2018年3月以来,深圳市辖区内上市公司总市值达5.11万亿,排名全国第二位,仅次北京。据中证监测等有关数据显示,2018年1月至6月,深圳地区公司(含非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筹资总额超过2377亿元,其中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筹资300.13亿元、股票市场再融资476.92亿元、交易所债券市场筹资1487.81亿元。
此外,证券期货经营机构主要指标居全国前列。2018年6月,深圳22家证券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7.79亿元,同比下降2.06%;实现净利润99.50亿元,同比下降9.46%。深圳证券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均居全国第二位,仅次于上海。截至2018年6月末,深圳证券公司总资产1.43万亿元,净资产超过3851亿元,净资本超过 3103亿元,总资产、净资产、净资本均约占全国的五分之一,总资产居全国第一,净资产、净资本均居全国第二位,仅次于上海。另外,证券期货行业资产管理业务规模居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