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深圳“互联网+政务服务” > 媒体报道
在关山月美术馆举办的“美术馆之夜”活动。
公休日、节假日延长开放时间,探索常态化延时、将服务的舞台搬到景区……近期,深圳各类公共文化机构紧跟群众需求,推出延时服务举措的同时,也积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与文旅的深度融合,创新公共服务品牌,提升市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延时开放看点多
场馆开放时,市民未必都有空;场馆闭馆时,市民需求正旺盛,于是,延时开放应运而生。
90后市民周女士是一名艺术爱好者,平时工作忙,很难抽出时间去美术馆看展。从去年开始,关山月美术馆推出周五、周六延时开放的服务,让她有了更多机会看展。“延时开放为我们带来了丰富的艺术审美体验,也满足了我们工薪一族的文化需求。”
延时开放,深圳交出自己的“答卷”。去年9月,关山月美术馆率先在全市推出美术馆延时开放服务;2024春节期间,深圳十余家博物馆更是将延长开放时间至22:00,开放博物馆限定夜游时段,满足市民游客的参观游览需求。
不仅如此,深圳实施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品质提升工程,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实现全覆盖,846家公共图书馆(室)、319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遍布全市。值得一提的是,市级场馆重点区域服务时间日均延长5小时,福田、罗湖、南山、光明等区图书馆开设24小时阅览室或自助图书室,部分馆舍实现无人值守等智慧服务,让书香尽情绽放鹏城。
延时开放有讲究,有门道。一些文化场馆负责人告诉记者,延时开放的重点是要用机制创新撬动服务创新,在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管理的前提下,公共文化场馆服务时间的延长要与服务内涵的提升同步,形成延时开放的品牌。
新老品牌IP齐发力
深圳的“读书月”“创意十二月”等一系列品牌文化活动,不仅为市民提供丰富文化产品,而且品牌影响力、辐射力日益增强。
深圳公共文化服务的老品牌日益闪耀,新品牌不断涌现。比如,深圳美术馆(新馆)开馆之后推出的“腾龙雅集”是一个新品牌,其以深圳美术馆地址腾龙路为名,定期邀请相关专业人士进行分享。
近年来,伴随“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当中深圳美术馆(新馆)、深圳图书馆北馆等重大设施项目落成使用,公共文化设施实现市、区、街道、社区四级100%全覆盖。此外,记者走访发现,深圳基层特色文化品牌遍地开花,不断扩大覆盖面和适用性。
创新服务形式,艺术赋能文旅
粤剧戏迷们都知道,每周二在凤凰剧场都能看到深圳市粤剧团的演出。如今,粤剧团的演出来到景区,与旅游市场需求“接轨”。
春节期间,深圳市粤剧团分别在罗湖区水贝、黄贝岭商圈和大鹏所城旅游景区开展演出,为游客和市民们带来精彩节目。不少观众表示,平时工作忙,很难找到时间看戏。在景区看戏给他们提供一次和戏曲接触的机会。
深圳市粤剧团团长宋涛表示,文旅融合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未来也会积极加入到文旅融合中来,编创更多新颖的节目。
创新与制度双重“加持”,繁花满枝
早在2022年,深圳编制出台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和配套标准,发布《深圳市文化馆服务规范》等4项“深圳标准”,并完善了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考评体系。
创新与制度的双重“加持”,繁花满枝。记者获悉,深圳市连续3年在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评价中排名地市级全省第一。
起步就是冲刺。前不久,2024年度深圳市公共文化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指出,今年将多措并举,继续打造与深圳经济地位相匹配的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