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24-09-27 17:39
山水相依,自然为景,步入深圳理工大学校园,映入眼帘的是一幅自然山水画卷:宿舍依山而居、围湖而建;湖面上鸢飞鱼跃,树丛中鸟语花香;由原生树木组成的植物生态群,使校园宛如一片生机盎然的森林;美丽的中央湖公园,颜值与水循环净化功能兼备……
这座面向未来的先锋生态校园由深圳市建筑工务署负责组织建设,项目一标段工程已建成交付,并于今年8月投入使用,迎来了首批师生开学。作为新型研究型大学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试验田”,深圳理工大学建设工程项目自启动以来,就以其高起点规划和高水平建设,吸引了无数关注的目光。通过先进建造工艺与绿色生态的互融共通,呈现出了别具一格的校园风景。
编码自然 最大化保留自然本底
项目位于光明区新湖街道,总建筑面积约56.2万平方米,西侧是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和卫光生物园区,东侧是光明森林公园。项目以“编码自然”为设计理念,将校园划分为六个尺度紧凑、功能复合的组团,在满足校园功能的条件下,最大化保留自然本底。硬朗的建筑线条与柔美的自然景观相映成趣,依山傍水的绿色生态设计不仅尊重并保护自然,而且致力打造“绿色山水校园、未来理工校园、经典人文校园、开放便捷校园”。
登上综合楼远眺,西侧是行政及公共文化类组团,临街布置了国际交流中心、图书馆、体育馆等公共建筑,不仅供师生使用,而且还方便公众出入,成为重要的社区共享设施,打造开放便捷的新型校园。四大教学生活类组团则临近山景布局建设,远离都市的喧嚣,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静谧、专注的学习环境。
一走进校园,就能看到中央湖公园“镶嵌”在校园中心,这是项目建设时对原有罗仔坑山塘进行面貌改造形成的湖体景观。
为了营造如今这赏心悦目的湖景,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下了不少功夫,在保证湖体调蓄泄洪功能的同时,打造校园核心景观轴。原地势存在21米的高差,为了尽量避免破坏原始地形地貌,经过项目反复研讨设计和施工方案,决定将项目依山而建,采用阶梯式布局,形成三级台地,大大减少了土方开挖及外运。
同时,项目对山塘进行面貌改造后,在内部构建了多级弹性雨水调蓄设施,雨水通过多级弹性调蓄引入中心湖体,缓解了市政雨水管网的排水压力。如此一来,既可以在校园内打造美丽的湖泊,又可以像海绵一样储水、放水,对水资源进行重复利用。储存的雨水经过滤消毒后,可作为中水进行绿化浇灌、道路冲洗。
节能环保 构建绿色低碳校园
深圳理工大学不仅是一所绿色生态校园,也是一所绿色低碳校园。项目所有建筑均实现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同时打造亮点示范工程,图书馆及国际交流中心力争达到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学生体育中心室内体育馆打造超低能耗建筑试点。
从空中俯瞰,1.4公里长的风雨连廊贯通整座校园,如同一条长长的纽带将校园内学习、科研和生活区域紧密相连,形成了各组团间“五分钟步行圈”的高效布局,提高了校园生活的便捷性。同时,连廊、建筑屋顶铺设了11945.94平方米单晶硅光伏,通过光伏与连廊的一体化设计,既能为师生遮风挡雨,又能发电节省校园能耗,构建校园低碳能量环。该风雨连廊预计首年发电量118万千瓦时,可用于停车场、校园路灯照明等。
学生体育中心组团则集合了多元化的室内外体育设施,其中北侧的室内体育馆在充分应用亚热带气候下建筑的被动式节能策略基础上,还在屋顶布置了约1700平方米的单晶硅光伏,预计年发电量可达40万千瓦时,为体育组团提供充足的绿色能源。该单体成功申报了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2023年第二批超低能耗建筑试点项目,成为市建筑工务署首个超低能耗体育建筑。
技术指路 引领智慧建造
排水管、排风管、消防管.......面对琳琅满目的管线,施工顺序如何安排才能更大程度上节省时间且保证施工质量?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推广了绿色建造、装配式建造、数字化项目管理等先进技术,其中BIM技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项目利用BIM技术进行了全过程的数字化建造管理,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和精确度。从“战略层、管理层、实施层” 3个层级建立了BIM管理体系,制定了设计、施工全过程BIM管理流程,实现管理前置,强化了各专业间的协同设计、深化效率,提升设计效果,保障图纸质量,对工程质量监管、安全生产、成本控制和进度控制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和积极影响。
在建设地下停车场的旋转出口时,由于所处位置比较特殊,施工工序非常复杂。出口上方有光伏连廊,下方有综合管廊,中间则是旋转车道。应该先打光伏连廊的支护桩,还是先安装管道?项目工程师介绍道:“如果工序不对,不仅会增加成本,而且非常影响工程进度。”
为此,项目利用BIM技术,详细模拟出施工的场景和步骤,通过调整优化,避免了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纰漏和冲突,再统筹协调各建设单位有序施工,不仅节省了时间,还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项目BIM设计还荣获“新基建杯”中国智能建造及BIM应用大赛一等奖、广东省BIM 应用大赛一等奖、第十三届龙图杯全国BIM大赛二等奖、上海第一届“数建杯”数字城市建设成果赛二等奖等,累计获得18项BIM相关奖项。
精细化管理 推动项目高品质建设
建设一所学校,传统施工工期大概需要3年,而深圳理工大学项目仅用了短短14个月,就完成了项目一标段工程建设(约21万平方米),并达到了开学条件。项目建设速度之快,离不开市建筑工务署持续完善政府工程管理体系,推动参建各方压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促进政府工程高质量发展。
为了确保项目按期完成,项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秉承“任务清晰、要求明确、管理有序、层级分明、实施监控、奖优罚劣”的核心思路,管理团队在每个材料设备的采购、生产、运输等环节都进行了精细化管理,确保每个环节都按照时间节点推进。
在项目攻坚阶段,管理团队采用“三图两曲线”管理法推进工作。“三图”包括形象进度曲线图、全周期进度计划甘特图和网络计划图,“两曲线”则是形象进度投资曲线和资金支付曲线。通过这些图表,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个工序的进展情况、资源投入情况和问题分布情况,便于项目及时进行调度和调整。特别在多个单位共同参与建设的部分,如一标段19A栋三角形区域,参与建设单位约10家,工程量矩阵图则发挥着重要的统筹功能,是工作调度的重要帮手。
目前,深圳理工大学项目一标段已交付使用,二、三标段正如火如荼建设中。截至目前,二标段与三标段整体校园形象已初步形成,预计今年底基本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