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访谈跟进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民互动 > 访谈 > 政企通 > 访谈跟进

市科创委政企通活动后续问题的回复

信息来源:市科创委 信息提供日期:2016-06-01 09:32 【字体: 视力保护色:

  一、希望科创委推荐几个有代表性和国际影响力的众创空间作为企业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为正在建或准备建众创空间的企业提供示范样板。

  1.龙头企业设立的众创空间(B2S众创空间):

  一类是具有产业背景的各领域龙头企业建立的众创空间。B2S即Business Backed Startup,以大带小指的是由大企业开放自身平台能力和海量资源,带动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大企业通过项目投资收益或捕获新的发展契机来获得回报,小企业因大企业海量资源和资金投入得以快速成长,双方在开放创新合作中实现双赢。这种模式将大企业可以开放的资源能力与小微企业的创业热情和灵活性有效结合起来,大大缩短了创新创业的有效路径。B2S模式的众创空间通过大企业在商业、社会、资本、产业链的深厚积累,构建大企业与创业企业之间的链接,使初创企业也能匹配到全球顶级资源,感受从0到1的创新加速服务,形成良好的创新生态。

  这些众创空间基本都设有自己的创投基金、创业导师、销售展示平台及渠道、企业家培训、加工制作平台等创客需要的重要资源和平台。

  典型代表:赛格创客中心、华强北国际创客中心、腾讯众创空间、京东JD+智能硬件众创空间、联想之星星云加速器

  如赛格和华强北集团的创客中心均依托华强赛格电子市场雄厚的产业链配套能力和企业在该领域积淀的资本、市场、供应商、渠道商等各种优势,主要在智能硬件方面帮助创客及小微企业孵化成长。

  另一类大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是地产商开始尝试进入产业领域,建立了一批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包括万科云城孵化器、宝能龙华科技园孵化器、华润置地众创空间等。这些孵化器或众创空间面积较大,具有一定投资功能,属于传统地产开始进军产业地产,并尝试通过产业项目孵化和投资拓宽地产企业经营领域,获得新的发展空间,由于这些地产缺少产业经营背景和经验,产业资源也相对缺乏,项目孵化能力尚不具备优势,但由于地产商具有雄厚的资金优势和空间优势,通过与产业资源迅速对接,在未来能快速成长。

  2.投资型众创空间

  此类众创空间多由投资类公司发起,主要通过甄别优质项目,对入孵项目进行全方位提升,包括企业家培训、团队组建、股权结构设置、产品功能及外观设计、制模打样、小批量生产、众筹推送、风头引入等保姆式孵化,从项目获取投资回报。孵化周期从3个月到6个月不等,回收周期通常在5-7年。

  典型代表:HAX智能硬件加速器、松禾资本、英诺风投、创展谷(创东方旗下) 分享投资、创新谷、中美创投等。

  3.二房东及服务回报型众创空间

  此类众创空间多从业主手上租赁周期较长价格较为低廉的空间,分割成卡位,提供会议室、路演场地、简餐咖啡等公共办公设施,通过对外出租卡位及提供各类服务获得收益,服务内容包括:财务、工商、税务、法务、人才招聘、猎头、装修、采购、制模打样、小批量生产、众筹等各类,但主要偏重在基础服务上。

  典型类型:思微、孔雀创客空间、创富电子商务

  4.新型科研机构组建的众创空间

  深圳新型研究机构依托一流的创新教育平台和雄厚的科研技术平台,与国际一流的教育、科研等机构开展深入广泛的合作,积极引入企业和社会资源,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和创新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新型的创新教育、科研实践、创新交流和创业孵化基地,帮助企业进行低成本创新和低成本试错,最有效益地提升其创新能力;促进提升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效率和能力,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典型代表:中科创客学院、微纳研究院创客空间、香港科技大学创客空间

  5.高校和技工院校创客空间及创客实践室

  深圳高校和技工院校普遍建立了创客空间和创客实践室,以在校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动手能力培养、创业实践等教育和实践探索为目的,导向主要是人才培养和人才与产业的对接。

  典型代表:深圳大学、清华深圳研究生院、北大深圳研究生院、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深职院创客空间、6所技工院校创客实践室。

  6.创客产品生产商建设的创客共空间

  从事创客产品开发生产的企业为了扩大影响力和推动创客文化,培育潜在客户等目的,创办创客空间,通过提供其生产的产品及孵化空间,指导企业完成0到1的产品诞生过程。主要强项是产品功能实现。

  典型代表:矽递科技、柴火空间、创客工场

  7.国际创客空间引进及复制

  开放创新实验室(FAB LAB)。

  由上海创客大爆炸(由Intel英特尔投资)和深圳市工业设计行业协会联合设立,也是中国第一家经美国MIT 授权认证的Fablab国际微观装配实验室,以及美国麻省理工大学Fablab 2.0合作研发伙伴。开放创新实验室主要包括创客教育及创客运动推广、创客创业加速器和Fablab2.0研发制造三大功能板块,致力于发展、挖掘全球创客项目及产品,研发解决方案来连接大规模生产生态系统和服务于小型硬件创业者;进一步推进深圳在数字智能硬件的开发和生产制造的国际地位,结合新的开源方式以及深圳现有敏捷制造系统,推动深圳成为数字化智能制造的全球中心和和全球智能硬件硅谷。

  8.开放交流平台型众创空间

  主要以新型办公和交流式咖啡馆为平台,为创客举办各种创业交流讲座、路演、交流活动。

  典型代表:IC咖啡、3W咖啡、梧桐会等。

  9.其他类型的众创空间

  如:生产制造企业建设的众创空间,主要利用其多余的空置空间,依托自身产业经验,收纳与其产业相关度较高或者上下游链条上的创业项目,利用其原有生产试验平台和设备以及经验,提供共享财务、税务、工商等基础服务,孵化项目。通常通过收取场租、设备使用费、服务提供费获得回报。但由于缺少孵化专业团队和其他平台资源,孵化往往难以成规模和非常好的效果。

  如:良尖科技(工业设计企业)、眼界(虚拟现实)等

  10.创新创业共生平台—深圳湾创业广场

  深圳湾创业广场着力打造集“3 大核心功能”和“6 大重点功能”于一体的创业服务体系,以满足包括早期办公、孵化加速、投融资对接、商业模式构建、团队成长、媒体资讯、培训教育、市场推广、专业咨询和交流圈子等创业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成长需求。三大核心功能包括:专业孵化+创业投融资+种子交易市场;六大重点功能涵盖:创业交流+创业展示+创业媒体+创业培训+公共加速+创业公寓。

  八大基础服务平台包括:

  (1)设立创新创业会客厅,打造开放式交流平台;

  (2)提供专业孵化加速服务,打造创新型孵化平台;

  (3)引进专业创业培训教育机构,建设创新创业辅导成长平台;

  (4)吸引天使/VC/PE 机构,搭建创新项目全球路演展示平台;

  (5)与社会媒体合作,构建企业宣传和市场推广平台;

  (6)形成市场化投融资机制,建立早期项目股权交易平台;

  (7)联合法律、会计、IT、企管等专业服务机构,建设企业咨询服务平台;

  (8)建设公寓、商业、餐饮等服务设施,打造完善生活服务平台。

  深圳湾创业广场2013 年6 月筹建至今,40 家国内外知名孵化机构及创业服务机构已陆续开业,通过“孵化与天使投资业务一体化”模式创新和深圳湾超级天使基金运作模式创新,汇集创新资源,形成创新创业共生圈。创业广场已进驻各类互联网、智能硬件创新创业项目团队100 余个,近30 个项目团队已取得A 轮或A+轮融资。

  二、创客空间与创客服务平台有什么区别?

  答:众创空间顾名思义,首先一定要有空间,面积不少于500平米,具有创客孵化空间以及提供创客交流活动的公共服务空间;其次,要有一个专业管理团队,管理运营众创空间,并提供各种服务;第三,需要建立自身或外部的导师团队,包括创业、技术、设计、供应链、商业模式等各方面导师;此外,需要整个各方面资源为创客提供工商、税务、会计等基础服务外,还要能提供资本投资、融资渠道、市场渠道、知识产权等各种专业化孵化服务。众创空间提供的服务是全方位的横向服务,服务对象是入驻在创客空间的个人、团队以及小微企业。

  创客服务平台则不同,首先不对面积没有要求,也不要求能提供整个创新创业全链条的服务,而是要求在教育培训、创意设计、开源软件硬件、开模打样、小批量制造这几个方面中,在某一个方面自身具有很强的专业服务能力和行业资源,且自身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广大创客及创客空间愿意与你合作,获得专业服务支持。

  两者相比,主要区别在于,创客空间提供的服务是多方位的,横向的服务,但对象局限于自己创客空间的孵化对象;创客服务平台是对所有创客个人和空间开放的平台,利用自身专业服务能力和资源,提供某个专门领域的专业化服务。

  三、对于众创空间的服务和平台规范化,能否全市进行评估,设立众创空间星级评价体系?

  答:这个建议很好,在未来工作中我们要逐步建立众创空间的评价体系。

  四、深圳市在统筹国际国内创新资源方面有什么新的举措?

  答:在新的科技创新若干措施中,未来深圳将采取以下举措,统筹国内外创新资源:

  (1)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合作建设面向沿线国家的科技创新基地。支持市属国有企业加速境外战略布局。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在境外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2)支持境外机构在深圳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符合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研发机构或者技术转移机构并予以研发支持。

  五、大企业该如何利用自身资源服务于创新创业团队或小微企业呢?

  答:大企业可以利用自身在人才、技术、市场、设备、管理、供应链等方面的深厚基础,为创业者提供双创空间、工业设计平台、双创实践中心、智能制造平台、市场平台、供应链平台、融资平台等资源平台,打造全链条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帮助创新团队和小微企业走上良性发展道路,培育出颠覆性创新企业。

  六、国家提出要进一步加大了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工作力度,积极探索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新模式。请问这里讲的四众具体含义是什么?

  答:2015年9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依托“互联网+”,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汇集发展新动力。

  这“四众”概念主要含义如下:

  以众智促创新。众创是要求大力发展众创空间和网络众创空间,提供开放共享服务,集聚各类创新资源,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创新创造,拓展就业新空间。

  以众包促变革。鼓励以众包等模式促进生产方式变革,集聚员工智慧和社会创意,开展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和运营维护,形成新产品新技术开发的不竭动力。

  以众扶促创业。政府机构、行业协会、公益组织等社会各界力量支持扶助,企业之间,企业与创业者之间互帮互扶,共助小微企业和创业者成长。

  以众筹促融资。发展实物、股权众筹和网络借贷,有效拓宽金融体系服务创业创新的新渠道和新功能。

  七、众包是互联网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创新发展模式,请问深圳市在推动互联网+ 方面有哪些政策举措?

  答:众包是互联网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创新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和创意发现模式的有机融合,是开放式的大众创新,具有开放性、参与性、无边界、创新性的特征。推动众包,就是要发展互联网+,打破原有的创新界限,激励大众参与创新,以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满足生产及生活服务需求,促进生产方式变革,开拓集智创新、便捷创业、灵活就业的新途径。

  (一)加强政策顶层设计。互联网的发展是众包的基础,我委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发展,积极引导互联网产业与金融、制造、商贸、医疗、教育等传统行业融合与重构,“互联网+制造”、“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商贸”、“互联网+物流”、“互联网+文化”等互联网+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发展,着力夯实促进众包发展的良好基础。2015年,我市发布实施了《“互联网+”行动计划》(深府〔2015〕69号),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处理好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促进互联网跨界融合,大力发展互联网化的实体经济,带动实体经济的转型跨越发展;积极引导传统产业协同互联网,实现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

  (二)实施互联网+制造,推动制造运维众包。一是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强产业链协作,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协同制造新模式,形成制造业网络化生态体系,促进创新资源、生产能力、市场需求的集聚与对接,实现全社会多元化制造资源的有效协同,提高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二是促进互联网与产品后制造服务的融合。强化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市场销售及售后服务各环节的应用,构建与客户电子商务系统对接的网络化管理服务模式,推动制造企业利用互联网开展产品在线、实时、远程服务升级,提供在线监控维护、在线应急处置等创新应用机制,建立以用户为中心、平台化服务、社会化参与、开放共享的新型产品服务组织和服务模式。

  (三)实施互联网+文化,加快推广知识内容众包。依托互联网,以创意为动力,促进文化资源与数字技术融合,建立新的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产业集群、消费人群和传播方式。一是推动文化内容数字化。树立互联网信息消费理念,推进传统文化数字化进程,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流媒体等计算机辅助多媒体技术,实现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旅游景点和文献中心的文化资源数字化、网络化;加强基础文化资源平台建设,构建贯通不同文化机构的数字文化资源统一展示与服务平台,发展线上展示与线下实地体验相结合的文化资源服务模式;加强互联网环境下的文化资源开发、共享与管理,将传统文化经典作品,转化成3D影像作品或植入大众消费品,在互联网新媒体模式(微博、微信、APP等)中,让传统文化走进市民生活,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二是促进文化传播网络化。利用互联网及大数据技术,发展数字电视、移动多媒体、网络视听、数字出版等新兴媒体,丰富图书、数字出版、音视频、影视剧、动漫游戏等数字内容作品;促进网台、网刊、网报联动互补,构建有线无线全覆盖的现代媒体传播体系;提升文化企业网络服务能力,支持文化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发展,促进文化产品、文化活动与现代生活广泛结合的应用、推广和交易,打造线上线下文化消费新业态;推动文化产品生产传播全产业链与内容服务、应用商店模式整合发展,实现文化产品消费渠道网络化、消费体验虚拟化、消费终端集成化。

  (四)实施互联网+民生,鼓励发展生活服务众包。一是互联网+物流,从推广应用物流信息标准规范体系、提高物流行业的信息互联水平和物流信息及装备化水平等三个方面推进互联网和物流融合,以互联网优化物流,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促进物流企业和生产企业紧密结合,提升物流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二是互联网+交通,从优化交通感知系统、建设基于互联网的交通信息系统、交通管理系统、车辆控制系统和电子收费系统等五个方面促进互联网和交通融合,通过传感、控制、信息、通信、计算机等技术的系统集成和应用,在互联网框架下构筑新型的人、车、路、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实现高效、实时、准确、安全、节能的交通目标。

  《行动计划》出台后,我委继续加大支持力度,在互联网领域布局了450多个项目,研发投入力度达5亿元人民币。各行业领军企业均积极参与:腾讯的微信“城市服务”目前已推出户政、交通、医疗、水电煤气缴费等十几项民生服务,用户可轻松完成业务的办理;中兴通讯推出了“绿色云集装箱”解决方案,以模块化设计实现更高计算密度、更低能耗,推动数据中心建设;华大基因也成功研发基于云计算平台的软件服务Hecate和Gaea;金蝶的友商网业务,通过云服务方式将产品、应用、服务提供给用户,实现了从软件研发企业向服务提供商的转型,金蝶还建立了云业务开发平台,并发布了“中国管理云”战略。

  八、深圳想打造成国际化创新型城市,请问深圳市如何集聚国际创新资源的?

  答:深圳作为年轻的移民城市,始终以开放创新的理念,引进来与走出去结合,全面开展国家科技交流合作,集聚全球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积极构建综合创新生态体系,打造国际创客之都。

  一是加快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积极参与更高层次的全球科技合作竞争,努力在全球范围集聚配置创新资源,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一流科技创新中心。大力引进跨国公司在深设立研发机构、技术转移机构和科技服务机构,深圳国际科技商务平台引进46家海外科研机构。二是广泛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积极参与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项目、欧盟地平线2020研发计划、国际基因组计划、国际植物组学研究等国际大科技计划,支持企业在全球布局研发机构,三年来深圳企业在境外新设投资200万美元以上的研发企业200家。三是深入推进“深港创新圈”建设,两地累计投入4亿元联合资助45项科技合作项目,6所香港高校在深建立了产学研基地。设立青少年创新专项计划,深港共建深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四是集聚科技创新人才。积极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努力打造人才宜居宜业城市。制定出台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1+6”文件、人才安居工程等政策,落实省“珠江人才计划”,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计划”,累计引进“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团队33个、“孔雀计划”创新团队63个、“海归”人才近6万人。同时,大力推动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力度,南方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先后建校招生,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等启动建设,一批专业化、开放式、国际化特色学院建设正加速推进。

  九、深圳与香港接壤,地处粤港澳协同发展地带的中心位置,深圳如何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缘、商缘优势,来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如何吸引港澳人才来深圳创业?

  答:2014年5月,国务院批准深圳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鼓励深圳在深港经济科技合作方面积极探索,先行先试,我们积极探索深港合作的新机制、新做法,积极推动两地创新要素的无缝对接和合理流动,为内地与香港科技合作探索新路:

  一是加强跨境基础设施建设,为两地人员提供交通便利。在口岸建设方面,深圳已建成经国务院批准对外开放的一类口岸15个,包含深港两地之间的6个陆路口岸,以及8个海港口岸、1个空港口岸。莲塘/香园围口岸目前已经完成规划进入土地整备和建设实施阶段,计划于2018年正式投入使用。同时我们正在开展沙头角和皇岗口岸重建的前期研究工作。在跨境轨道交通。2007年深圳地铁与香港地铁落马洲支线实现了无缝接驳,大大方便了深港两地人民的生活。目前,东部过境高速项目正在抓紧施工建设,计划2018年完工;广深港客运专线广深段已于2011年12月开通运营,深圳北至福田站计划今年年底建成开通;香港段将于2018年建成通车。港深西部快速轨道项目已经深港两地政府审议,通过了前期研究报告。

  二是开展丰富多样的交流考察活动。自2015年起,我市按照每年组织不少于6500人次的香港青少年交流活动,开展形式多样、务实高效的教育和实践交流活动。在香港菁英会等青年团体的组织下,已有36批共2450余名的香港青少年走进前海进行参观交流。15年暑假期间,我市各行业为香港大学生提供超过750个实习岗位,共组织了222名香港大学生在深圳企业实习;为香港青年创业者开展的跨境电商培训班共举办立十四期培训活动,为约600名香港青年提供跨境电商平台创业服务。6月27日,举办了“深港青年风尚季”系列活动,开展了暑期实习计划、文化寻根之旅等交流活动,展现深港青年的青春风采和公益精神,同时也让香港青年亲身体验、感受中华文化以及祖国的巨大发展变化。

  三是稳步推进深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继2013年6月,首个深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在“南山云谷”创新科技产业园正式挂牌运行后,深圳市前海管理局与深圳市青年联合会及香港青年协会三方共建的前海青年梦工场于2014年12月正式开园,汇集了近200家青年创客及初创企业进驻。南山智园已规划新增实用面积1800平米的场地,用来拓展深港青年创新创业空间,于2015年12月投入使用,为两地青年施展才华、实现创新创业梦想搭建更宽广的舞台。

  四是开展联合资助计划。2014年,深港联合资助项目12项,项目数量及单项资助额度均为历年最高。同时,积极参与粤港联合创新计划,2014年推荐项目13项(获资助6项),2015年推荐项目17项。深港两地联合资助项目共投入资金近4亿元。五是香港高校深圳产学研基地进一步发展壮大。6所香港高校根据自身专业特色,在深设立了72个与深圳产业契合度高的科研机构,累计在深联合培养各类人才7000余名,研发项目近1000项,转化成果及技术服务近200项,注册企业25家,以大疆科技、爱瑞思为代表的一大批香港高校教授、学生、校友创办的企业在深圳产学研基地孵化发展壮大。

触碰右侧展开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