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目前远洋渔业是什么状况?
答:当前深圳远洋渔业发展状况较好,年均产值约4亿,企业经营范围远至东南亚、南太平洋岛国,与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是深圳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抓手。未来,深圳远洋渔业的发展方向是:建设现代化远洋渔业船队,利用更先进更方便的远洋捕捞作业运输工具,提升远洋渔业发展能级。同时,我们也鼓励远洋渔业企业“走出去”,围绕“一带一路”、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加大特色水产种业输出,鼓励建设境外远洋渔业基地和养殖基地。
问:我来深圳生活十年了,感觉深圳不像海滨城市,缺少海味,未来能不能多给这个城市增加点海味?
答:未来我们将通过依托鹏城沿海而栖的历史人文底蕴,强化深圳自身海洋生态资源特色,加强海洋生态及文化宣传教育,普及海洋知识、策划特色海洋节庆活动、鼓励海洋社会团体发展,提高公众海洋文化意识。建立丰富多元的滨海旅游产品体系,完善海上运动基础设施,打造东部海上运动基地,举办高水平海上运动赛事,丰富海上活动项目。推动海洋、文化与旅游、创意产业结合,促进海洋文化繁荣,打造一批海洋展览馆、博物馆、歌剧院等地标性建筑和科普基地,完善海洋地名标志设置。给深圳多多增加海洋的味道。
问:我们普通市民有什么渠道能参与到海洋环境保护的工作中?
答:海洋是公共资源,海洋环境保护关系到全体市民,海洋环境保护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其中也离不开市民的参与。我们目前实行重点涉海项目的环保审批公众咨询制度、重大或敏感项目的审批前公示制度、海洋环境污染举报有奖制度和对重大污染企业的曝光制度。我们欢迎并鼓励广大市民朋友们积极参与。
问:深圳有多少海岛?对这些海岛准备怎么开发?
答:深圳的海岛资源相对有限,目前除了内伶仃岛、大铲岛、小铲岛、孖洲岛等规模相对较大以外,其他均是规模不到1万平米的小岛礁,甚至有些不足500平方米,因此海岛资源就显得更加珍贵。为此,我们提出了分类保护与利用的思路,对大铲岛、孖洲岛等已开发无居民海岛进行监控和定期评价,防范利用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重点对内伶仃岛、小铲岛、细丫岛、赖氏洲、洲仔岛、洲仔头、火烧排等7个5000㎡以上、尚未作为城市建设用地的海岛实施环境整治与生态修复,通过恢复植被、保护沙滩、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等措施逐步修复海岛生态系统,保持和提升生态功能。在不违反相关规定前提下可适度开展科研教育、旅游娱乐等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活动。同时加大对海岛周边海域环境的保护与管理。我们也希望通过以上的措施,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未来让市民能够到海岛去体验更多的海洋活动。
问:那个海洋环保规划对我们大众生活将有哪些影响?
答:海洋环保规划系统部署了我市海洋环境保护与管理的各项工作,有利于整体海洋环境和城市生态环境的提升,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作为市民亲海、近海的基础,也为市民越来越多元的涉海活动等需求提供了可能,对海上运动、海洋主题的休闲旅游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不仅是让市民能够看海,还能下海、玩海,将生活娱乐的空间拓展到海洋。
问:休渔期间是禁止捕捞,但为什么渔码头、菜市场还有海鲜供应?
答:深圳属于南海休渔海域,休渔对象是除钓具外的所有作业类型,为捕捞渔船配套服务的捕捞辅助船也同步休渔,伏季休渔期间禁止出海。虽然休渔了,但国家休渔政策允许钓具作业,钓具捕捞也有渔获物。此外,还有全国、全省各地的淡水养殖基地和海水养殖基地供应的海产品;国外进口的生猛海鲜也供应市场;我市还有120多艘远洋渔船在国外捕捞,也提供冰鲜海产品;同时在休渔之前,各渔业公司自存的冰鲜渔产品也可以供应市场。
问:为什么要在深圳湾建立禁渔区,效果如何?
答:深圳湾是我市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而深圳湾滨海休闲带是市民游客一个良好的亲海平台和休闲运动场所。2013年以前,深圳湾非法捕捞现象时有发生,破坏海洋与渔业资源,损害海洋环境。从边境安全、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生态安全等多方面考虑,2013年, 我市向省海洋与渔业厅申请建立深圳湾禁渔区,并获得批准。自2014年5月1日起,在深圳湾大桥以东23平方公里海域设立深圳湾禁渔区。禁渔区内禁止一切养殖和捕捞行为。禁渔区有效期为5年。经过4年多的深圳湾禁渔,成绩有目共睹。非法捕捞少了,鱼多了,鸟多了。特别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和濒危保护动物黑脸琵鹭, 2014年深圳湾统计的黑脸琵鹭数量252只,而2017年统计达到375只,数量大大增加。深圳湾的渔业资源也正在恢复,整个生态环境和生态链也在慢慢恢复。未来,我们会考虑延长深圳湾禁渔区有效期和扩大禁渔区范围。
问: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将对市民生活有哪些影响变化?
答:我们在开展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过程中,强调公共优先,高度重视社会关切,注重公共开放、全民共享。一是为市民提供更多公共空间,构建世界级绿色活力海岸带,从公共岸线、海洋公共文化设施、滨海公园、标志性建筑等方面构建滨海公共空间系统,旨在为市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滨海公共活动空间,提升滨海生活品质。二是提升市民对海洋的认识,加强海洋文化宣传教育,普及海洋知识、策划大型海洋节庆活动、鼓励海洋社会团体发展,从而更有利于推动全社会对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方方面面达成共识。三是丰富市民休闲活动,完善海上运动基础设施,丰富海上活动项目,推动海洋文化与旅游、创意产业结合,促进海洋文化繁荣,打造国际湾区休闲旅游经济发展带等,让海洋经济发展成果与全体人民共享。四是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促使海洋经济成为城市新的增长点,将为市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让全体人民共享海洋经济发展成果。
问:国际知名海洋城市有哪些?我们深圳与他们的差距在哪里?
答:国际上知名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有英国伦敦、挪威奥斯陆、日本东京、美国迈阿密、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地。这些城市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海洋特色,这些特色也正是我们深圳与他们的差距。比如说:伦敦的参与全球治理能力突出,在海洋法律和金融方面具备无可替代的优势,在全球海洋规则制定、定价议价等方面具有绝对的权威;新加坡已构建了完整的海洋产业链,实现了金融、仲裁等海洋高端服务和高端装备等高科技产业双轮驱动;奥斯陆通过大力发展海洋高端装备产业,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东京是陆海联动应对环境恶化,重塑环境优美湾区,再现海洋生态文明典范;迈阿密的海洋文化特色突出,打造游轮文化,建设国际邮轮之都;还有毗邻我们的香港,在空间管理理念先进,陆海一体的海洋管理思路,多样化的海洋公共服务产品。
问:深圳将打算怎样聚集海洋产业和人才?
答:一是在空间规划布局方面,重点建设“大空港海洋新城——前海”西部海洋科技走廊,探索建设国家南方海洋科学城,打造东、西部两大海洋科技创新引擎,并建设中欧蓝色产业园、大铲湾海洋特色产业园、大鹏海洋生物产业园等海洋特色产业园,完善产业配套,促进海洋产业集聚,大力发展本土海洋企业的同时,吸引知名海洋企业总部来深落户。二是在资金配套方面,通过中央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深圳市未来产业发展资金等专项资金以及鲲鹏基金、海洋产业发展基金、深圳港航发展基金等政府引导基金推动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尤其鼓励尚未涉海的企业向海延伸、扶持中小微海洋企业发展。三是在创新政策方面,通过在海洋新兴产业、海洋科技、航运服务、海洋金融等领域实施先行先试政策,支持海洋经济发展,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四是在人才引进方面,制定海洋领域人才专项政策,完善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关于海洋相关领域人才的认定标准,将符合条件的海洋领域人才纳入人才住房保障范围,在子女教育医疗等方面提供全面保障。五是在信息能力建设方面,推进“智慧海洋”建设,建设服务于管理和公众的海洋综合平台体系,构建覆盖粤港澳大湾区的陆海大数据中心,建立海洋信息共享体系,充分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新理念,推进海洋智能化建设和管理。
问: 深圳作为海滨城市,每年台风都很多,会引发海洋灾害吗?怎样预防?
答:我市历年海洋灾害以风暴潮、海浪、赤潮和海岸侵蚀等灾害为主,据统计,深圳市海域增水大于50cm的风暴潮过程平均每年2.1次,赤潮平均每年发生3起。近年来,为切实加强我市预防和应对海洋灾害的能力,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我市已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海洋灾害风险防控体系。一是建立了全方位海洋立体观测网,做好预警预判工作;二是通过106个常规监测站位,对海洋生态环境进行定期监测,三是我市每天发布海水日常预报及海洋灾害预警报。通过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网站、天气预报短信等渠道,对公众每日发布大、小梅沙海水浴场预报,宝安、南山、福田、盐田、大鹏等区域海洋预报,蛇口、盐田港、宝安机场等港口机场等重点保障区域的海洋预报,及时向市民传递相关信息。
问:盐田附近有赤潮,怎样减少它的危害?
答:一是保障海域水质状况,减少入海污染,提高海水水质,降低赤潮的发生频率;二是加强海水监测,在发生赤潮时采取科学的应急监测处理措施;三是加强水产产品检测,保障食品安全。
问: 众所周知,深圳东部水质较好,西部水质较差,请问提升西岸海水水质目前有啥措施?
答:我市海域主要分为东、西两部海域,东部为大亚湾、大鹏湾海域,西部为深圳湾、珠江口海域。由于海域天然条件、地理位置及开发利用的不同,海水水质呈现出“东优西劣”的总体分布格局:东部海域以第一类和第二类海水水质为主;西部海域以劣四类海水水质为主,影响海水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
近年来,我市通过加快推进入海河流综合整治、污水处理厂建设和提标改造、加强船舶港口污染控制等举措,加强污染源头治理,开展海岛、岸线和典型生态系统修复,实施深圳湾禁渔区管理,全市海洋生态环境得到较大的改善。
2018年近岸海域监测结果表明,目前我市一、二类海水水质面积占比逐步增长。东部海域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与去年同期相比,符合第一类和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增加了约5%;西部珠江口、深圳湾海域的海水水质相比去年同期,活性磷酸盐污染情况改善显著,活性磷酸盐浓度降低20.4%。
问: 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范围在哪里,有哪些政策支持?
答: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空间范围:以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为核心,向周边南山、宝安重要发展区域拓展,面积合计142平方公里。核心区包括前海区块(15平方公里)和蛇口区块(13.2平方公里),拓展区包括大铲湾、宝安中心区、大空港半岛区(海洋新兴产业基地)、西丽大学城、科技园、南油、后海深圳湾总部区、深圳湾口岸、东角头等片区,总面积114.1平方公里。
政策支持方面:争取以前海为中心,设立以蓝色经济为主题的国家金融改革试验区,争取国家海洋科技重大专项、海洋重大基础科研和工程示范项目落地,争取国家支持创新航运管理模式,健全先行先试政策体系。
问:听说海博会将要放在深圳举办,是真的吗?啥时候举办?
答: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是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和自然资源部共同主办的大型综合性海洋经贸会展活动,自2012年起至今已举办六届。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和自然资源部商定,同意深圳市作为2018年以后的海博会的举办城市。目前具体的举办时间尚未确定。
问:海洋生物制品、海洋智能装备目前是我公司业务板块之一,目前我公司与国内海洋方面的研究机构有产学研项目的合作。对于深圳在海洋产业技术成果转化方面政策比较关注,同时希望了解深圳在建设海洋中心城市产业规划方面的实施计划、及相关的海洋产业服务相关的政策。
答:一是我市在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相关文件中,对我市海洋产业做了相关规划,重点推动海工装备、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海洋金融等产业快速发展,相关的措施包括规划集聚空间、进行产业扶持、建设创新载体、引进专业人才等。二是关于海洋产业技术成果转化的相关服务政策,在现场问答中已有回答。海洋生物医药和海洋智能装备是我市海洋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同样享有国家、省、深圳市三个层面的扶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