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至5日,由深圳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举办,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办的2016国际城市低影响开发(LID)学术大会深圳分会在深举行。此次大会上,来自美国、法国等地共计12名LID领域的国际顶级专家,围绕低影响开发研究和技术最新发展、相关法规和技术导则、城市低影响开发LID 应用实例、城市低影响开发LID的推广策略等内容安排了12场主题报告以及一场自由论坛。
据悉,国际城市低影响开发(LID)学术大会(International Low Impact Development Conference)是始于2004年的由美国土木工程学会环境与水资源分会(ASCE EWRI)主办的系列会议,已成为国际上LID领域最具有影响力的系列学术会议。为了配合和支持我国的海绵城市建设,2016年国际城市低影响开发(LID)学术大会首次在美国之外的国家举办,此前已于6月26日~29日在中国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深圳是此次会议唯一的分会场。
我市海绵办积极主办此次会议,不仅有利于我市的专业人员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和教训,服务于我市的海绵城市建设;也将是一个很好的展示深圳海绵城市建设的机会,进一步提升我市国际形象;同时,也再一次体现了深圳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决心与力度。
据与会专家介绍,“海绵城市”是一种生动的比喻,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即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又可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在国际间有不同的称谓,美国称之为“低影响开发”,澳大利亚称之为“水敏感城市”,英国称之为“可持续排水系统”。由此可以看出,海绵城市最主要的特质,即低影响、可持续、高透水率、高绿化率等,而其中最基本的莫过于“低影响”,即尽最大可能减少人类活动对于自然生态的影响和开发。
深圳市早于2004年就在全国率先引入了低影响开发的概念,光明新区是全国首个也是唯一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综合利用示范区。今年4月22日,深圳正式入选国家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
在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下,我市制定了《深圳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未来深圳将在24个片区因地制宜实践,涉及面积254.6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203.7平方公里。除成片推广区外,政府投资的道路、广场、公园绿地、公共建筑、水务项目以及达到一定规模的社会投资的城市更新项目,将全面要求采用海绵城市的理念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预期到2020年,全市将完成国务院下发的“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的总体目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