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深圳专家学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澳门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新时代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引,要坚持把“中央所指”与“湾区所向”紧密结合,聚焦做实“一点两地”全新定位,加快建设世界级大湾区。
“今天粤港澳大湾区已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有前景的增长极之一,活力十足,魅力十足。”市委党校教授徐晓迪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的卓越建设成就,充分彰显了“一国两制”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未来,我们更要牢牢把握大湾区的基础潜力所在、方向目标所指,强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
徐晓迪表示,要坚持把“中央所指”与“湾区所向”紧密结合起来,致力于构建中国与世界各地密集且高效的互联互通网络,助力中国联通世界,更好地规划未来,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同时,聚焦做实“一点两地”全新定位,切实增强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促进大湾区统一市场形成,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做实,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充分释放经济社会发展新活力,持续拓展对外开放新空间,加快建设世界级的大湾区、发展最好的湾区。
深圳改革开放干部学院院长陈民同样认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全新定位,“一点两地”既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也为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建设世界级湾区提供了方向指引。
陈民表示,推动“一点两地”建设,首先要破解的是大湾区9+2城市群之间所面临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三种法域”的现实差异,也是推进大湾区融合发展的重要挑战。“当正确的政策方针制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陈民认为,可以将公职人员交流协作作为深化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发展的核心动力。包括围绕粤港澳大湾区的全新定位和规划纲要,开展湾区11个城市公职人员的混班培训,围绕战略定位和国家部署进行战略解码,形成协同推进合力等。2023年-2024年深圳改革开放干部学院承办深港澳公职人员培训54期,其中香港、澳门来深培训超过300人次。同时,围绕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战略平台,如香港北部都会区,深圳前海、河套,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等开发开放建立较高层面的协同会商机制。此外,围绕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战略目标,探索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湾区城市间的公职人员交叉挂职,消除分歧,取长补短,推动跨域治理问题协商调处。
河套深圳园区:双园联动打造世界级科研枢纽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是粤港澳大湾区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特色合作平台,具有“一国两制、一河两岸、一区两园”的独特优势,3.02平方公里的深圳园区与0.87平方公里的香港园区仅一河之隔。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署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澳门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利用好河套的独特优势,协同香港推进国际科技创新,奋力打造世界级科研枢纽。
去年8月,国务院正式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今年11月,香港特区政府发布《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港园区发展纲要》。河套合作区“一区两园”的发展规划完成整体性拼图,一河之隔的两个园区步入双园联动的发展新阶段。
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河套深圳园区已实质推进和落地高端科研项目超200个,集聚科技企业440余家,累计PCT专利申请量超1700件,科研人员超1.5万人。深港合作项目也加速落地河套,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是内地首个由港方运营、适用国际管理规则的科研空间,现已聚集超50家香港科创机构、企业。
围绕推动人员、物资、资金、信息等创新要素高效、安全、自由、有序流动的改革任务,河套深圳园区以“揭榜挂帅制”构建公平竞争的科研项目遴选体系、以“政企联动制”“项目经理制”构建灵活高效的科技资源配置体系、以“同行评议制”构建客观公正的科研项目评价体系、以“成就制、积分制、举荐制”构建“唯才是举”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全力推动科技创新制度型开放,促进深港规则衔接、机制对接。
河套发展署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紧紧围绕协同香港推进国际科技创新这一中心任务,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坚持深圳园区和香港园区协同发展,坚持着眼全球配置一流科创资源,充分发挥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超级联系人”作用,构建最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政策规则体系,建立更加完备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建设国际领先的科研实验设施集群,率先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极点,努力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努力在服务新时代“一国两制”实践中展现更大作为,奋力在实现总书记赋予广东的使命任务上干出新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