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日从“国际红树林中心”筹备工作专班获悉,马达加斯加、柬埔寨两国政府近日与该中心签署了相关合作协议,并将派员出席即将在深圳举行的“国际红树林中心”成立协定签署仪式。
“国际红树林中心”的建设运营得到广泛国际支持。马达加斯加、柬埔寨一直是该项工作的坚定支持者。
2024年10月,为推动相关国家代表来华签约,促进红树林保护相关国际合作,“国际红树林中心”组建代表团分别出访马达加斯加、柬埔寨。代表团与两国相关部门在红树林保护、修复和合理利用的国际合作和联合行动等方面达成共识,并签署“红树林保护修复能力建设项目合作协议”。两国均表示,将出席2024年11月在深圳举行的“国际红树林中心”成立协定签署仪式。
此次“国际红树林中心”与两国签署合作协议,将有力促进双方在红树林保护与修复技术、政策和管理经验方面的交流,培养相关人才队伍,推广红树林保护公众意识、形成红树林保护社会共识的深化合作。
记者获悉,在深圳,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应用于红树林湿地及鸟类等生物多样性保护。
多年来,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陆续对基围鱼塘开展生境营造,清理外来植物,疏通湖心岛与外海连接,智能化调控水位,成效显著。对比鱼塘生态修复前后,水鸟的数量和种群数量分别增加18种和约1.4万只。
自2020年起,该局构建“空天地”一体化平台,从高分辨率卫星遥感设备、三维对象可视化、环境感知数据自动化处理,到无人机遥感可见光、激光雷达同步数据等,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精细化监测水平显著提升。其中23个4K高清摄像头、31台红外相机,既可智慧监测鸟类数量、识别鸟种,还实现了24小时“云观鸟”。
科技赋能不止于此。2024年3月,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了《鸟类友好城市规划与设计指引(征求意见稿)》,从空间格局、建筑布局、立面设计、景观设计、生境营造五个方面为全市打造“鸟类友好城市”空间提供指导,科技内容可圈可点。
在腾讯深圳总部滨海大厦,玻璃幕墙外侧粘贴了波点贴纸后,完成了“防鸟撞”改造,让一栋现代化摩天大楼变身全国首栋“鸟类友好型建筑”。在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一批鸟类可以利用筑巢的路灯也装上了,灯光从过去光范围大且眩光强变成光照范围固定且眩光弱,是国内首批对昆虫低影响和对鸟类友好的生物多样性友好路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