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日谈读书

信息来源:深圳特区报 信息提供日期:2024-04-25 12:24 【字体: 视力保护色:

  日前,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先生来到深圳书城龙华城,为市民带来主题讲座《行走万里,读懂中国——让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读书与写作,讲好中国故事》及对话讲座《老单读者分享会——读书日谈读书》《文化传承,从阅读开始》,与爱好阅读的市民一起在图书的海洋里行走万里,读懂中国。

转存图片

专家学者围绕人工智能与阅读展开深度对话

  人工智能提高了阅读效率,但是否提升阅读质量,值得深思。日前,“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如何更好地阅读”对谈活动在深圳图书馆南书房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奖章”获得者、国家文化艺术智库特聘专家王京生,深圳市政协文化文史委主任尹昌龙和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丁宁围绕“人工智能”与“阅读”展开深度对话。

  王京生认为,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新质生产力,是文明发展的新推动力,它的迭代让人类由生产“工具”,逐步转变为生产自身“替代者”或“超越者”。“人类创造文明,同样也接受着由此带来的考验。”王京生表示,“一是,对人类生命的威胁,二是人工智能将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三是对人类道德伦理、科学伦理的空前挑战。”过去二十年,深圳创造的“文化+科技”发展模式极大推动了文化产业发展,当下更要大力开展“人工智能+文化”行动,即“文化+科技”升级版,让人工智能全方位地进入到文化产业领域,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释放更强大的力量。

  谈及对阅读的影响,王京生表示,人工智能提高了阅读效率、丰富了阅读形式,但也会对阅读习惯和阅读价值观产生影响,因此,要处理好精读与泛读的关系,坚持精读。

  对谈中,尹昌龙认为,人工智能是模仿、学习人类能力而产生的一种新智能形式,对人类文明影响巨大。如果将其引入至文化生产领域,便能推动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尤其是文化产业的高端制造领域,值得人们期待。丁宁表示,人工智能是一种工具,其“智能”是一种应对变化的能力。这种能力可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生活品质,从这个角度来讲,人工智能不是人类的对立面。“人工智能与文化产业发展互相助力、彼此影响。未来,在文化影响下,或许人们能得到一款肯吃苦、通情达理,和人类社会长期共存的新型智能。”丁宁说。

  人工智能时代下如何更好地阅读?三位嘉宾表示,要聚焦创意阅读、深度阅读和非确定性阅读,这也是未来阅读的方向。




触碰右侧展开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