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城市韧性有为?深圳如何建设韧性城市?11月22日,由中共深圳市委组织部、深圳市防汛防旱防风指挥部联合主办的“韧性城市建设与风险防范”专题研讨班在深圳改革开放干部学院正式开班,来自国际、国内的院士、应急管理权威专家学者就“韧性城市建设与风险防范”主题,对三防指挥部成员单位相关负责人进行授课,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对韧性城市建设的认识,提高有效防范应对的意识与能力水平。
据悉,该研讨班是全国首个聚焦于城市韧性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高规格、高水准的研讨班,表明深圳高标准建设韧性城市迈出新步伐。
院士专家学者授课共论韧性城市
近年来,全球多个城市都已开展韧性城市的建设实践。当前,“韧性”也已然成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领域的热点词汇。
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正式提出“建设韧性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简称“十四五”规划)将建设“韧性城市”作为推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2021年4月召开的深圳市第七次党代会,也明确提出“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水平”。
当天上午,“韧性城市建设与风险防范”专题研讨班在深圳改革开放干部学院正式开班。在现场,深圳改革开放干部学院党委书记、院长陈民致欢迎辞,他表示,为提高培训针对性、实效性,培训班在师资选配上下了很大功夫,课程不仅整合了我国城市公共安全、应急处理、城市规划等领域的专家资源,邀请了四位相关领域院士,还安排了来自美国等国际应急领域权威专家进行交流分享,希望学员认真参训,通过培训碰撞智慧、汇集对策、增强能力。
深圳市三防指挥部副总指挥、办公室主任,深圳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马鸿雁作了开班动员讲话,并重点从深圳为什么要建设安全韧性城市,建设什么样的安全韧性城市,如何共同做好安全韧性城市建设三个方面分享发言。她希望大家以培训班为契机,对韧性城市相关理论、方法、成果进行系统学习,不断加强对韧性城市相关内涵外延的思考领会,全面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充分认知安全韧性城市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还要对标国际一流城市,跳出深圳看深圳,结合韧性城市建设的国际经验进行深入思考。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此次研讨班将于11月22日-24日举行,为期3天,市防汛防旱防风指挥部53家成员单位分管负责人参训。三天的培训,特别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城市安全发展科技研究院院长岳清瑞,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郭仁忠,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高级研究员、著名城市应急管理专家约瑟夫·菲佛,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陈湘生等授课人进行专题讲座。
培训现场
接下来,授课人将要分享的专题课程包含“强科技赋能建设韧性城市”“韧性城市的智慧体系建设”“特大城市应急响应系统”“灾害防备和应急人员领导力建设”“城市全域三维韧性——城市安全之基石”以及“深圳市三防工作”等。
深圳以绣花功夫规划建设韧性城市
深圳地处东南沿海、珠江口东岸,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人口高密集聚、经济高速发展、空间高度开发,在全球气候变化异常、极端灾害频发背景下,台风、暴雨、洪涝、风暴潮等灾害及灾害链式反应的冲击影响日趋严峻,城市面临更多的风险。
提高城市韧性能力,深圳如何做?据介绍,近年来,深圳市应急管理局紧紧围绕全主体协同治理、全要素系统防控、全过程闭环管理的安全韧性体系建设目标,从“防”“管”“控”“应”四个维度探索“一库四平台”智慧应急应用,努力构建全生命周期防灾减灾知识体系以及权威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健全科学完备的安全监管体系,打造一体化“智慧应急”体系,全周期赋能城市安全治理,以绣花功夫规划建设好城市,不断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水平。
对于市民来说,城市有“韧性”了,生活也更安全了。比如,房屋抵御灾害能力越来越强,台风、暴雨等天气预报越来精准,社区应急救援队伍越来越规范,自然灾害防御知识普及度越来越高,城市有越来越多“应急第一响应人”,这些都是在身边实实在在的“安全感”来源和“幸福感”的保障。
韧性城市建设并非一蹴而就,据悉,目前深圳市应急管理局(市三防办)对标国际国内一流城市提升“城市韧性”建设经验,在紧锣密鼓的开展推进安全韧性城市建设的顶层文件设计研究工作。深圳市对韧性城市建设也提出了具体目标。到2025年,深圳计划完成韧性城市相关规划编制和管理体系的构建,初步建立安全韧性城市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安全韧性样板示范项目;到2030年,基本建成海绵城市,重点区域建成安全韧性示范城区,安全韧性产业健康发展,基本形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相适应的安全韧性城市发展体系;到2035年,显著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水平,成为全球安全韧性城市标杆和发展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