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介绍抗疫工作相关情况

信息来源:民心桥工作室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 信息提供日期:2020-05-14 10:36 【字体: 视力保护色:

  5月13日上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院长卢宠茂参加深圳广电集团新闻频率“民心桥”节目,介绍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抗击疫情相关情况,并回答听众提问。


  听众:接诊过程中,医院是如何发现并确诊深圳乃至广东省“首例”患者及其家庭?

  卢宠茂:深圳乃至全国在控制新冠肺炎疫情上,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医院的院感防控非常重要,不管不明原因病毒是否来到深圳,我们都应该做好假设,它就是“人传人”的,这种警觉性与17年前SARS肆虐香港也有关系。当年,除了市民也有医护人员感染,这其中也有我的同事。

  正是基于这种警觉性,1月2日,全院发出提高感染防控级别的通知,全员戴好口罩。1月10日,医院接诊了广东省和深圳市首个确诊病例。通过流行病学史调查,求诊的两夫妇均从武汉回来并且有症状。11日凌晨,两位患者转诊至市三院。1月11日,医院找到并通知了首例患者家庭其他4名成员来院排查。当晚,其中3人在港大深圳医院接受隔离观察。1月14日,首例患者家庭中的“婆婆”发病(没有武汉旅行史),港大深圳医院联系她入院检查。新冠病毒传染性研究等待的关键人物出现,为后续深圳一系列防控措施的设立提供了参考。

  听众: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援助皇岗口岸,并驻点深圳湾口岸对往返深港两地货车司机进行核酸筛查,其中遇到什么困难,是如何克服的?

  卢宠茂:深圳湾及其他口岸是深港两地日常生活物资的重要运输通道。为了方便司机筛查,自4月10日起,我们在深圳湾口岸设立了、或者说“复制”了一个小型门诊——录入信息、登记、收费、采样全流程。即便不在本院内,但是全流程也要做到“零感染”、“零错误”、“零等候”。

  深圳湾口岸标本采样工作,最高一天有721人次,平均每天有400人次左右。其中,最大的困难在于香港货车司机使用繁体字,而我们使用简体字,这就可能会面临信息不匹配、信息错误的风险。针对这个问题,我院采取多部门合作的方式予以解决。

  一是建立并完善标本采集、检测接入医院系统流程,确保筛查人员身份信息准确;

  二是统筹做好派出口岸工作人员身份信息报关、排班换班、车辆运送、采集耗材准备等后勤保障工作;

  三是合理安排院内院外人员排班、并为院内实验室增加设备和人手,24小时内出具检测报告;

  四是不断优化现场网络、通过切换信号源及接入模式等,最大限度确保筛查人员获得稳定的网络;

  五是通过现场指示牌、媒体渠道宣传等,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提前告知采样流程,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筛查人员现场等候时间。

  听众:作为一家深港携手合作的公立医院,深港团队在这次疫情中如何合作?

  卢宠茂:疫情发生以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积极投入抗疫,临床微生物及感染控制科,刘飞龙教授领导的急诊科,唐泽君顾问医生带领的ICU,黄成辉总经理带领的护理部,以及其他部门,如呼吸内科、财务部、行政及后勤保障部等部门的通力协作。深港两地跨境往来成为工作和生活的常态,两地居民每天往返人数高达几十万之多。深港公共卫生疾病防控也已经有过不少合作和联动。在本次疫情防控过程中,其实,医院内部无论大家来自哪里,都是齐心协力对抗疫情。

  听众: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看病,流程、感受、服务和香港的医院是一样的吗?

  卢宠茂:流程绝对不一样,我相信大家也不希望我们医院照抄香港的流程。在香港医院看病等候的时间非常长,第一次看医生可能要花几个月或一至两年的时间去等候。我们医院希望把深圳的效率和香港的医疗技术质量融合起来,这是最理想的状态,也是我们希望达到的目标。

  听众: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是什么性质的医院?

  卢宠茂:我们是深圳市政府全额投资的综合性公立医院,可以使用医保,收费都是根据医保及广东省物价局制定标准执行的。医院的创新之处在于引进了香港大学的管理团队,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香港的管理和诊疗理念。

  听众: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的学科设置方面涵盖了所有科室吗?

  卢宠茂:基本上所有的科室都有。同时,医院有6个卓越中心,这是根据香港大学六大优势学科建立的,例如心血管、骨科、生殖医学、肿瘤中心、器官移植中心、感染性疾病中心等。

  听众: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的人才团队是怎样的?

  卢宠茂:我们医院是深港合作医院,目前有3100多名内地员工,其中包括700多个医生,1400名护理人员,香港员工每天会来80至100个左右,其中大部分都是医生。我们还引进了国际尖端团队,例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中与瑞典的生殖医学团队、加拿大的放疗团队进行合作。为了发展为高水平医院,我们还在内地引进一批高水平人才。

  听众:挂号费100元,真的贵吗?

  卢宠茂:10元的挂号费,对医生的专业价值并没有很好的认可。多年以来医生经过刻苦学习和训练,看诊一位病人的收费,甚至买不起一杯咖啡。提升挂号费用,也是对医生专业知识的尊重。

  听众:门诊不打点滴、住院手术打包收费等,为什么“港大深圳医院模式”正在被推广?

  卢宠茂:在香港有人问我,从香港的一名医生来到深圳,转身为一名管理者,是不是因为我希望找一份比较容易的工作?其实不是,我觉得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就像一个很大的实验室,在这个实验室中,我们摸索和实践一套现代医院的管理制度。我们的“港大深圳医院模式”是全中国、甚至全世界最大的一个试验项目,希望因此可以帮到更多病人。

  听众:为什么设置国际诊疗中心?

  卢宠茂:一是深圳有些高收入人群不一定使用医保,可能会有商业保险,由保险公司帮他们支付费用。他们可以选择不享受政府医保。

  二是深圳是国际化城市,有很多外籍人士没有医保,他们就要承担所有的医疗费用。国际医疗中心的理念是让这些有一定经济能力、不需要国家医疗保险体系补贴的患者,享受医院的服务。这个差异主要在房间条件等硬件设施上,但是在医疗质量和医护服务态度上,国际医疗中心的患者和普通门诊患者,待遇是完全一致的。

  听众:成功应对本次疫情,对于深港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内建立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机制,有什么借鉴?

  卢宠茂:这是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开业八年,首次成功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为医院积累了宝贵经验,在如下方面提供了一定参考:

  一是通过驻点深圳湾为往返深港两地司机提供核酸检验服务,积极推进深港联动防疫,通过智慧医院建设,为跨境人员提供了远程查看检验检疫信息的便利。

  二是科研突破带动临床发展。在这次疫情中,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接诊了深圳和全省第一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其中,研究团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三是通过深港医疗合作平台,为跨境患者及外籍患者提供医疗服务。2015 年,香港长者医疗券在医院试点使用,截至 2019 年 12 月,已有逾 1.8 万人次长者在医院使用医疗券。2019年 6月26日,香港卫生署正式公布,长者医疗券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试点计划恒常化。

  疫情期间,由于两地通关限制,给不少患者包括跨境长者的就医明显造成影响。2 月8日以来,为解决居住在粤港澳大湾区、长期往来深港的跨境居民就医难题,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及时推出积极措施,面向肿瘤患者、慢性病长者及部分赴港定期检查的孕妇等,提供特需医疗服务。希望在“双驱驱动”优势政策下,未来深港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能进一步深化合作,以造福于民。

  听众:为什么医院中的年轻医生特别多?

  卢宠茂:所有的医生都是从年轻人成长起来的,要是我们不培训年轻医生,就不会有高年资医生。我们作为一个改革的医院,在开业时就希望引入一些比较年轻的医生,这个群体比较容易接受创新,容易养成新的习惯,后续通过我们的培训,使改革的理念得到发展。


触碰右侧展开
Baidu
map